教怎樣寫婚書、寫貼在新房門上的對聯的手冊。宋朝末年,有一部供月下老人使用的長達24章的參考書,專門提供做媒或提到婚姻大事時用的語彙。婚姻書儀的樣品經常引經據典,但它們並沒有拘泥於“上以事宗廟”、“陰陽”或“三從”的大框架內。相反,它們指射婚姻的其他方面,有些還偏離了正統觀念。比如,婚姻的自然基礎可以歸結為《詩》和《孟子》裡的“宜其家室,宜其家人。”為了說明婚姻大事是命中註定的,人們常引用經典裡已成為格言、警句的段落。婚書大全一類手冊常列出“人各有耦”、“鳳凰于飛”和“天作之合”等短語以供使用。女大當嫁的觀念常借《詩》裡的句子表達:“標有梅,其實七兮標有梅,其實三兮。”經典著作把女子最美的短暫時刻比喻為盛開的梅花,這個比喻很有影響。詩人和畫家在作品裡常把可愛的女人與梅花並列(見圖12)。
54
圖12梅花盛開的樹杈旁邊的女子,宋代繪畫。波士頓藝術博物館(37�302)。
議婚書和訂婚書不止引經據典,還借用很多晚近的故事、典故。有一部參考書列出了適用於兩個鄰近家庭間議婚時用的信件樣本: 某人付給鄰家預期的百萬聘金後,可獲得長久的友好。同樣,五匹綢和一石谷的彩禮也可締結姻緣之幸。這是鄰里間的良機,並非有意為之;謹致至誠之意。回信說: 我家雖貧但仍有能力做好一切準備。我們願遵照富有的貴親家的要求去做,讓我們有幸知道富家如何行事。豈能讓北平的貴親家為我貧寒之家蒙羞?回信說: 來函及雁均已收到。我如此寒素之家能與你家聯姻,深感蓬蓽生輝!五世將昌!還有什麼比這更好?誰還能具有鄰家賢婿所有的才德?在同一鄉里結下如此的良緣多麼美滿!
55信裡的典故來源於許多史料。耗費一百萬求得理想的鄰家,此典故出於一部正史。聘禮為五匹布,出於禮儀典籍之一《周禮》。合歡,出自《禮記》“合兩姓之好”。提親時媒人帶著裝飾過的雁或鵝作為憑證,此事見於《儀禮》 “五世其昌”引自《左傳》談到一樁婚事時說:“鳳凰于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姜。五世其昌,並於正卿。”
這封信涉及的北平富裕的徐家,是流傳了幾個世紀的民間傳說。年輕人楊雍在父母死後為了減輕悲哀離開了家。最後在一條路旁住下,靠為行人汲水、修鞋、打草鞋維持生活。幾年以後,一位神仙變成學生來到楊雍面前。神仙送給他一些種子(有的版本為“石礫”)吩咐他種下。楊雍照辦,不久便結出了白碧和錢。因為沒有人願意和他這個年齡的人結婚,楊雍處境尷尬。學生模樣的神仙再次出現,向楊雍保證,如果向徐家女兒求婚,不會遭到拒絕。徐家是北平最有權勢的人家,已經拒絕了很多求婚者。受楊之託的媒人到徐家後,徐家人以為他瘋了。他們開玩笑說如果楊送來一對白璧和一百萬錢幣,就答應這樁婚事。由於有神奇的種子,此事對於楊雍說來並不困難,因此就結了婚。不久就有了10個兒子,組成一個大家庭。宋朝人經常引用這個故事的成語如“種白碧”、“種玉得婦”、“玉田種碧”,所有這些表達的愛情色彩可能並不亞於婚姻命定思想。
讀過古典文學的人寫的婚書更像參考書裡的樣本。比如洪适(1117—1184)為第五個兒子向母族求親時寫了下面的信:
三世聯姻舊矣。潘楊之睦,十緇講好。慚於曷末之間,宋城之牘豈偶然。渭陽之情益深矣。伏承令女,施縏有戒,是必敬從爾姑。第五子學箕未成,不能酷似其舅。爰謀泰筮用結歡盟。56誇百兩以盈門。初非競侈,瞻三星之在戶,行且告期。
洪适的信也像參考書裡的樣品一樣頻頻用典。《詩》用“百兩”含蓄地表示聘禮豐厚。婚禮上新娘系的綵綢要像經典著作描繪的那樣: 姑娘離家以前,女眷們一邊整理她的衣服一邊告訴她在新家裡怎樣行動。母親說:“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宮事。”
洪适在這封信裡還明顯地提到這是一樁親戚之間的聯姻。“潘楊”,指晉代三代聯姻的潘岳和楊駿兩個家族;他們的友誼廣為人知,因為潘岳為楊駿寫的文章使朋友們感動,該文被編入《文選》。“渭陽”指《詩》裡的一首詩提到的一對甥舅,秦國康公在渭陽會見他的舅舅、晉國的文公,文公幫助他得到晉國的王位。這樁婚事因經常被提起而成為典故,被說成是“秦晉之匹”,“秦晉之偶”,“渭陽之情”。
第三部分:婚姻的意義婚姻的意義 5
洪适提到的“宋城”可以當作一個集中反映了流行思想的民間傳說,有必要詳細引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