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機會總給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得知西涼軍正在益州征戰之後,劉表果斷決定放棄益州,避開正面與西涼軍交鋒,轉而將目標放在江東。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江東孫策手段太過激烈,樹敵無數,終究被宵小之徒害了性命,從而給劉表留下可乘之機。在江東局勢混亂之際,劉表派遣大量細作和刺客渾水摸魚,徹底攪亂了江東局勢,於亂中牟利,暗中聯絡江東重臣,並調集大軍擺出一副全力攻打江東的架勢,最終逼迫江東孫氏一族低頭,與劉表結盟,做了荊州的附庸。
去年,江東頑固勢力不甘失敗,企圖為已故的孫策、孫翊兄弟二人報仇,遂悍然展開瘋狂報復,大肆暗殺荊州僚屬,並數次偷襲州府。一而再再而三的暗殺中,劉表左臂受傷,由於中了毒箭,致使箭傷久治不愈,好不容易傷愈之後還落下病根;每逢陰天下雨,劉表的左臂便痠痛無力,整條左臂一動就痛。根本抬不起來。
為此劉表徹底被激怒了,遂派遣豢養多年的家族死士潛入江東。將孫策餘下的兩個弟弟孫匡和孫朗一併誅殺,而輔佐江東孫家三代的程普、黃蓋和韓當等一眾將領也連番遭遇暗殺。相繼負傷,鐵骨錚錚的黃蓋險些死在刺客手裡。這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暗殺行動,足足持續了九個月,荊州和江東互有傷亡,雙方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都沒有佔到便宜。直到兩個月前,江東孫氏嫡系一脈的男丁幾乎快要斷根了,無奈之下江東少主遣使議和,再次向劉表低頭。終於不再反抗,至此雙方達成和解。
一個月前,劉表派遣水師中郎將蔡中蔡和二將率領兩萬水軍進駐江東,並在吳郡督造船塢,作為荊州水軍常駐港口。作為交換條件,封閉多年的沿江水道全線開放,允許兩地商旅來往通商,江東老將韓當率領一萬五千江東軍駐紮在江夏,以確保江東商旅的渡江安全。對此。劉表和江東少主均無異議。
在此之前,劉琦雖然知道這些事,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根本不瞭解詳情。他一直想不明白荊州軍完全可以攻佔江東。卻為何採用逼降的方式脅迫江東就範,而不直接出兵攻打。直到此刻從蒯氏兄弟和蔡瑁的話語中,他找到了答案。其父劉表之所以煞費苦心逼迫江東依附,是因為荊州軍需要儲存實力。不能把全部兵力用在與江東軍的廝殺當中。否則,一旦西涼李利突然出兵偷襲。荊州軍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屆時必將給西涼軍留下可乘之機。
驍勇善戰的西涼軍馳名天下,倘若被西涼軍抓住機會或找到破綻,後果不堪設想。如果西涼軍攻陷樊城,那麼劉表奪取江東的計劃勢必遭受重創,輕則白忙活一場,重則雞飛蛋打,連老巢荊州都有可能被西涼軍一鍋端掉。所以劉表不想也不敢傾盡全力出兵江東,只能採用非常手段智取江東,達到收為己用的目的即可,卻不能一舉吞併江東,更不能逼迫太甚,以免適得其反,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所幸,江東孫策一死,曾經強大一時的江東軍不復昔日之彪悍,少主羸弱,江東文武也是人心渙散,各懷鬼胎,分歧眾多無法形成合力。這就使得劉表很容易控制局面,坐在江北就能遙控江東,隨心所欲地驅使江東軍,為己所用。
有鑑於此,蒯氏兄弟和蔡瑁等人所言雖然有誇大其詞之嫌,但大體符合現狀,並不是毫無根據的信口開河。
“正如諸位所說,時下有資格有實力繼承帝統的漢室宗親,唯我劉表一人。”走來走去的轉了半晌,劉表終於開口說話了。
“然則,諸位可曾想過,一旦我荊州**成國,並以漢室正統自居,西涼李利又將置於何地?想必諸位都不會忘記,李利其人雖是野心勃勃之輩,但是他一天沒有僭越稱帝,那他就是天子敕封的總攬天下軍政事務的大將軍,這一點誰也無法改變。須知,無論是袁術謀逆稱帝還是袁紹陰謀篡位,他們都不敢招惹李利,至於他們下達的敕封詔書則無人理會,逆賊的詔書全是矯詔,一文不值。”說到這裡,劉表走到寬大柔軟的州牧寶座上慢慢坐下,端起桌案上的茶盅輕呷一口茶,不再言語。話到嘴邊留一半,想來他是故意為之,剩下的一半留給堂下眾人去思考。
這是困擾劉表許久的難題,也是他一直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更是讓他對帝位望而卻步的最深的顧慮。
在沒有解決這個疑難雜症之前,劉表寧可維持現狀,也不會貿然登基稱帝。因為他擔心自己前一刻君臨天下,後一刻就要面對李利麾下的百萬大軍,與其這樣,繼承正統帝位又有何用,還不如維持現狀輕鬆。至少就目前形勢而言,李利沒有任何藉口出兵攻打荊州,誰讓李利至今還頂著天下兵馬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