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8部分

狼一樣冷冷盯著他,儼然只要狼王一聲令下,餓狼們就會一擁而上,將他大卸八塊,撕成碎片。

恍然間,馬忠、哦不,司馬懿第一次感覺到死亡距離自己居然如此之近。近的觸手可及,近的可以嗅到煉獄的氣息。近的令人毛骨悚然,全身輕輕的彷彿沒有一點重量。這是死亡的感覺。亦是司馬懿平生第一次與死亡親密接觸,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死亡的氣息籠罩著自己,似乎隨時都會把自己帶走,永久地離開這個絢麗多彩的世界,徹底與所有親人、故友和仇敵訣別了。

觸控死亡,才能清晰意識到生命的可貴;求生無門,才能深刻體會到生活的精彩;生死兩難,才能真正忘卻徹骨的仇恨。

與死亡親密接觸的一瞬間,司馬懿腦海裡浮現的不是滅門大仇,不是功名大業,不是榮華富貴,而是無盡的悔恨,無盡的懺悔。悔恨自己一身所學竟然還未施展便要與世長辭,懺悔自己一直生活在仇恨之中,被仇恨矇住了眼睛,心裡始終都是人性最陰暗的一面,從來沒有敞開胸懷享受過明媚的陽光和天高雲闊的生活。最讓他懊悔不迭的是,他只有二十四歲呀,寸功未立、聲名不顯卻英年早逝,人生最殘忍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給他重來一次的機會,那麼他會

“大將軍此刻想殺我,莫非你想當眾食言而肥,言而無信嗎?”沉默良久,司馬懿臉上的憤怒之色消失殆盡,既而小心翼翼地觀察李利的舉止神情,低聲詢問道。

李利不置可否的輕笑道:“食言而肥麼?這是你一廂情願而已,我不這麼認為。或許是你太健忘了,忘了你此刻身在何處,站在你身邊的又是何人;你若死了,誰會知道,從何而知?呵呵呵,不知仲達以為然否?”這是李利首次直呼司馬懿的字號,語氣中帶著戲謔之意,笑得頗為玩味,耐人尋味。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其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長子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行二,為仲達。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又因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乃非常之人也。據說,司隸大戰時曹操曾前往司馬家族徵辟司馬朗出仕,司馬懿時年十四歲,卻對其父司馬防言道:“此乃亂世之奸賊也,家兄此去實為明珠暗投!”是以司馬朗沒有在曹操帳下出仕,而是改投袁紹麾下。

正因如此,當司馬家族遭遇大難之後,全家才能逃往黎陽避難,總算保住了家族的一點骨血,不至於滅族。但是,隨著曹操提領冀州,司馬防和司馬朗父子倆終究還是在曹操帳下任職,而長大成人的司馬懿卻依然不肯投曹操,隱姓埋名潛入幷州,寄居在司馬家的故交崔家掌舵人崔琰府上。

寄人籬下的司馬懿並不是不想出仕,畢竟天下局勢已然明朗,此時若是還隱匿不出,日後恐怕再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了。怎奈司馬懿認出了當年率軍殺進司馬家的“盜賊頭目”赫然是鎮守幷州的鎮北將軍滕霄,而且滕霄經常出入州府,與崔琰關係匪淺;如此一來,司馬懿便輕易不敢露面,惟恐滕霄殺他滅口。直到滕霄奉命輪調河內,率軍離開幷州,司馬懿才敢出仕,孰料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最終還是被李利識破了身份。

此時此刻,司馬懿危在旦夕,生死全憑李利一句話。是以他真心害怕了,怕得全身哆嗦,站在李利面前他大氣都不敢出,生怕一不留神冒犯了李利的虎威,既而人頭落地,英年早逝。

司馬懿怕死嗎?

螻蟻尚且貪生,何況司馬懿乎?所以,答案是肯定的。怕,怕得要命,他比絕大多數人還要惜命,因此他在歷史上活得比誰都長,七十三歲高齡方才壽終正寢。

“方才大將軍曾言,只要在下如實回答三個問題,便赦免在下欺瞞之罪。而今想來,那時大將軍便已知曉在下的身份和來歷了。既然這樣,就說明大將軍本就無意殺我,為何此時又反悔了呢?”

看到司馬懿一副“我好怕怕”的樣子,李利並不信以為真,反倒有些欣賞他的沉穩與機變,更欣賞他的隱忍功夫。

歷史上,司馬懿是個識時務、知進退的人,更是古往今來的第一位能屈能伸、進退自如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三十歲出仕,四十二歲才第一次獨當一面,四十七歲首次掌軍,掛帥出征。他一生之中經歷的起起落落足有十次之多,五十歲以後才算是真正站穩腳跟,手握軍權,由此奠定了司馬氏王朝的根基。他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