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8部分

也是一位真正的智者,隱忍了大半輩子,一直等待時機,直到天命之年才等到機會,而機會一旦被他抓在手裡,便再也無法溜走。

平心而論,李利對司馬懿非常忌憚,有心將他除之而後快,卻又憐惜其才,於心不忍。是以李利給司馬懿留了一條生路,而且還準備用他,這是因為李利相信自己能壓制司馬懿的野心,哪怕是和他比壽命,也能耗得過他。眼下他比司馬懿大四歲,年齡相差不大,如果有一天他撐不住了,必定先除掉司馬懿。更重要的是,李利膝下子女眾多,只要培養出幾個可堪大用之才,便可高枕無憂。當然了,這是最壞的打算。

實際上根本不用這麼費勁,只要諸葛亮不會勞累過度而死,就足以壓制司馬懿抬不起頭來,畢竟孔明比司馬懿還小兩歲呢。何況李利已經開始有意識的培養後備人才,並且手中可用之人不在少數,有沒有司馬懿都無關大局,對即將到來的逐鹿之戰沒有太大的影響。

心思急轉之中,李利輕笑道:“孤說過的話自然作數,迄今為止,孤從未失信於人,因此你儘可放心。之前已經提了兩個問題,現在是第三個,仲達聽好了。當下北魏、南漢相繼立國,我西涼諸將屢屢聯名勸進,孤答應了。由此問題就來了,仲達以為孤若登基,國號以何為佳?”

第208章 一字破天

午後,張燕、徐晃率領五萬大軍,押解大量糧草輜重前往黑山大營。

他們是被李利硬生生趕出大堂,並一直驅趕出府門,遂不得不帶著遺憾率軍出發。

離開時,郡府大堂上的僵局還在繼續,並且到了最緊要的環節,即最後關頭。

只可惜,他們無緣目睹最後的結果。軍情如火,既定的出發時間不容更改,更不能拖延,必須如期起行。這是賈詡和郭嘉兩位軍師反覆掐算之後定下的時辰,實為吉時良辰,片刻不能耽誤。

值得提的是,他們離開時賈詡和郭嘉二人卻有說有笑的走進大堂,這讓眾將領甚為不忿,暗自哀嘆:“這年頭還是能說會道吃香啊!動動嘴皮子,就讓我等數萬將士發配到數百里外的荒山野嶺當野人了。再回頭看看人家,錦衣玉食,想幹嘛幹嘛,都是兩個肩膀扛著一張嘴,咋差距就這麼大呢!”

牢騷歸牢騷,該做的事情還得做,整裝待發的大軍終歸是走了。三十餘名領兵將領臨走時一步三回頭,心裡一直惦記著主公登記之後的國號。好可惜,就差那麼一點就聽到了!

可氣的是,這些文人說事就是麻煩,動輒引經據典,文縐縐的說一堆廢話。如果稍微乾脆一些,那他們也不至於帶著遺憾起行,至少也能聽到最激動人心的結果。

國號啊,多麼神聖的存在,如果能提前知道國號。等自己老了,國家強大了。這就是資本哪!到那時,自己就能對子孫們說。知道咱帝國的國號如何確定的嗎,那是當年老子和老子的主公一起商議出來的。千秋萬載從這裡開始,這是多麼激動人心的事啊,想想都讓人激動。只可惜千刀萬剮的馬忠,你此番若能活命,老子早晚要你好看!

夠悲催的,直到現在他們還不知道馬忠的真名叫司馬懿,所以這番詛咒算是白瞎了,註定天不遂人願。

郡府大堂上。李利強行趕走諸將之後。大堂上陡然變得空空蕩蕩,再揮手屏退親兵和侍女,就徹底安靜了。

緩步走到堂下左首位落座,賈詡、郭嘉二人緊隨李利之後坐下,唯有司馬懿畢恭畢敬的低頭站在李利面前,一動不敢動。

擺手示意司馬懿坐在對面,郭嘉見到李利的手勢後將下首的蒲團丟給司馬懿,李利微笑頷首,再次肯定了自己的意思。允許司馬懿和自己共用一張案几,並親手給他倒上一杯熱茶。

眼見司馬懿正襟危坐的跪坐在自己面前,李利隨手將茶盅推到他的左手邊,笑道:“仲達不必拘束。孤出身行伍。其實就是一介武夫,沒有那麼多規矩,也不講究站有站姿、坐有坐相。隨意就好。”

“謝大將軍賜座。”與李利相對而坐,司馬懿愈發謹言慎行。有問必答,絕不多說一個字。唯恐言多必失。別看李利待人隨和,臉上時常掛著溫和的笑容,給人一種如沐春風之感,但他的隨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賈詡、郭嘉二人是真的很隨意,因為他們是自己人,但是對他司馬懿來說,李利這幅笑容可掬的神情更像是惡魔的微笑,稍不留神就會被眼前這位披著人皮的惡魔帶進溝裡,墜入萬劫不復的地獄深淵。

最近幾年裡,司馬懿除了研讀兵書和演算之外,最大的嗜好就是打聽李利的過往經歷,從中捉摸李利的處事方法和性格秉性。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