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3章 美國的政策和國民黨的垮臺

1912 年和1949 這兩年標誌著中國政治變化的兩個階段。清朝在19 世紀被迫在其東亞帝國給予條約國家以特權地位,但當中國人民覺醒起來關心國家的命運時,異族統治的君主制就在1912 年瓦解了。君主制消失後,條約國家的地位變得更為突出,而國民革命卻只能逐步積聚力量。1931 年日本開始侵略後,很多人認為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抗戰還有用處,這樣的想法一直持續到1945 年美國捲入支援其政府的漩渦時為止。當這個政府在1949 年垮臺時,西方參與中國政治生活的行動也隨之瓦解,加在中國頭上的長達100 年的不平等條約的時期,在到處一片咒罵聲中宣告結束了。

這樣,美國政府從英國繼承過來的在華地位由於日本的侵略而相應地提高了。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展到1941 年12 月7 日之後,中國成為一個遭受重大挫折的戰場。蔣介石未能使盟國以他為中心來協調戰略。英國未能固守新加坡或滇緬公路。約瑟夫? 史迪威是美國最能幹的將領之一,他剛到中國擔任蔣的“參謀長”; 就承擔防守緬甸這項沒有希望完成的任務。緬甸在1942 年初淪陷,史迪威就擔負起一項歷時三年的艱鉅任務,重新開啟一條穿過北緬通往中國的陸路。然而,即使在這條公路和一併修築的輸油管線於1945 年初接通之後,越過喜馬拉雅山空運的噸數還比透過這條公路的噸數來得多。還有,我國第2O 轟炸機大隊由中國徵用的民工在四川成都附近用碎石修建了五個大飛機場。為了供應他們B…29型轟炸機所需,由喜馬拉雅山空運物資的噸位,1944 年要比分配給中國軍隊的多。但他們剛開始轟炸日本,基地就移到馬里亞納群島去了,因為那裡可由海路運送給養,並且離東京較近。進人戰爭,自由中國是作為盟軍將來擊敗日本的基地的,但結果發現它的這項任務被海上的海空軍力量頂替了,而它自己同外界割斷,成為無足輕重的陪襯角色。美國這時的目標是使自由中國繼續打下去。其結果是中國雖未戰敗,但也未獲勝利。

中國的民族主義在日本戰敗後仍不能抬頭。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即在194l 年5 月,我們就自動提出,一旦和平了,我們便立即放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1943 年1 月11 日,根據平等原則簽訂了一項新的中美條約。但不到五個月又簽訂了另一協定,使在華美軍(到1945 年達60000人)可以不受中國刑法的約束。美軍基地、補給和運輸部門、無線電通訊網、航空系統和陸軍郵局不久就在中國土地上開始工作,其規模之大和獨斷橫行的程度是中國西南地區即使在不平等條約時代也從未見過。戰爭結束時,上海馬路上有好幾個月擠滿了美國大兵和酗酒鬧事的水手,其情景遠非通商口岸時代所能比擬。這同中國新的大國地位是很不相稱的。中國剛獲得的主權也使人產生懷疑。右翼沙文主義者、共產黨人和愛國自由主義分子都聯合起來,猛烈抨擊美國大兵與酗酒鬧事、姦淫婦女和吉普車禍有關的事件。

美援與調處

從1943 年晚期起,美國外交人員開始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國共相爭的內在危險——“將來不定哪一天會發生內戰”這種擔心可能會妨礙作戰努力,並最後導致俄國支援共產黨人。因此,美國人的目的是鼓勵政治解決以避免內戰(這也是蔣介石早在1943 年9 月就主張的),同時依靠建設國民黨政府的軍隊並讓該政府自行改革的辦法以加強它的地位。軍隊是建設起來了,但改革卻證明是不可能的,其原因已如上述。然而,政治解決的想法卻被各個政黨所接受,至少在口頭上是如此。於是在1943 年初恢復了國共談判。

美國的政策在三方面進行。第一,在國際舞臺上我們力圖使中國成為一個形式上的雖非實質上的大國。它在1943 年8 月英美魁北克會議上被永遠排除在高階作戰統帥部之外,但同蘇聯一道被包括在10 月份的關於大國原則的莫斯科宣言之內。1943 年12 月的英、美、中開羅宣言保證把所有被日本佔去的領土歸還中國,並且羅斯福在德黑蘭會議上堅決主張中國在將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應享有大國的地位。然而,這種把大國地位給予國民黨政府的舉動是美國完成的,並非中國、更絕非英國或蘇聯的成就。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對一個值得欽佩的偉大民族作出的一種漂亮的友好表示。但歷史可能要以幻滅的眼光來看待那種舉動,把它當作太平洋彼岸策劃製造中國歷史的一種並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努力,也就是想從國外以言辭來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