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4部分

辶Ψ淺V匾��

肚裡有了吃食,人心也慢慢的安定下來。就連馬謖都安靜了許多,他抱著腿,默默的坐在溪旁,對著潺潺的溪水,似在沉思,又似在發呆。

雖然不知道離西縣戰場有多遠,可是那些戰鼓聲、馬蹄聲、喊殺聲還在他的腦海裡迴響,那些箭矢還在他的眼前飛馳,那些戰馬正昂首奮蹄,前仆後繼的向他衝來,馬背上的騎士揮舞著血淋淋的戰刀,面色猙獰,每個人都殺死他一次。

可是他還沒有死,他依然站在那裡,迎接著下一個騎士的砍殺。那些騎士和戰馬從他的身體裡穿過,像是穿過一張紙,又像是穿過一團霧氣,全無阻礙,而他就被這一刀接著一刀的砍殺,砍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偏偏又不會倒下,只是傻傻的站在那裡,接受著無盡的折磨。

然而最讓人恐懼的卻不是那些驍勇的騎士,而是那些中了很多箭,卻依然在狂奔的戰馬。

腦海裡,有一個聲音在狂吼:那些馬,為什麼不倒下?

(未完待續)

第228章 心亂

向朗和胡濟互相看看,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臉上全是無可奈何的笑。

諸葛亮的八萬主力久戰無功,面對張郃的一萬精騎,還有崩潰的危險,他們這才向魏霸求援,結果魏霸卻已經到了隴關,糧食也運到了臨渭,早就做好了準備。

他莫非是未卜先知,早就知道諸葛亮會敗給張郃,所以提前做好了接應的準備?

如果早幾天,連一向不太看好諸葛亮的向朗都會覺得魏霸這是自以為是,更不用說對諸葛亮向來敬服的胡濟了。可是現在木門的軍糧已經被劫,諸葛亮以步卒追擊騎兵,已經失去了主動權,除非他能將張郃和那一萬精騎斬殺在木門,否則他敗局已定。在這種情況下,向魏霸求援,已經成為唯一的選擇,否則大軍就面臨著斷糧的危險,魏霸的未卜先知雖然讓人驚訝,卻也是無可辯駁的存在。你可以質疑他不過是運氣,可他就是猜中了。

接下來,諸葛亮會如他所料,敗在張郃手下嗎?或者說,張郃能如他所料,跳出諸葛亮的包抄嗎?

從魏霸希望他們誘郭淮出城的計劃來看,魏霸是已經做好了準備,他在考慮下一步爭奪隴右的問題。攻佔上邽,是為了能在隴右站住腳,為以後的反攻做好準備。

也就是說,他認為第一次北伐在隴右的戰事已經沒有懸念的失敗了。

向朗雖然悲觀,卻沒悲觀到這個地步,至於胡濟,更是不贊同魏霸的看法。他認為事情遠遠沒到這麼狼狽的地步。諸葛亮和馬謖五萬人馬圍殲張郃,還有一線轉敗為勝的可能。

“這個計劃”向朗點了點魏霸發來的那份回覆,搖了搖頭,欲言又止。“偉度,義陽又出一人才。”

胡濟苦笑一聲,搖了搖頭:“向公,你又何必如此。你應該知道,魏文長那個人,不怎麼好相處的。”

向朗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什麼。他清楚胡濟的擔心。胡濟雖然和魏延一樣是義陽新野人,但是他們沒什麼交往,或者說,魏霸在荊襄系中就是一匹獨狼,他和誰的關係都不怎麼好——這當然和他的姓格有關,這次諸葛亮讓魏家父子出兵關中,自己親率主力出隴右,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不過世事難料,結果諸葛亮本人進退維谷,魏霸卻藉著天師道和漢中豪強的幫助異軍突起,不僅守住了關中,還有機會來挽救隴右的戰局,從軍事角度來看,這是意外的收穫,可是從政治角度來看,卻是一個莫大的隱患——諸葛亮本想削弱的力量現在變得更強大了。

不管是對諸葛亮有保留的向朗,還是一心支援諸葛亮的胡濟,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結果。荊襄系內部有能和諸葛亮對抗的力量存在,對荊襄系本身並不是一件好事。更何況魏霸身後還有元從系和益州系的影子。

所以向朗和胡濟很默契的否決了魏霸的作戰計劃,至少是暫時擱置了。他們給魏霸回覆了一封信,只提到了臨渭的軍糧,對他的準備表示感謝,至於誘敵計劃,他們沒有提,佯作不知道這件事,只說了四個字:待機而動。

然後胡濟給諸葛亮發了一封緊急軍報,魏霸從關中運來了一些軍糧,雖然數量不多,僅能維持大軍半個月,但這卻意味著丞相不用因為軍糧的危機而被迫與張郃決戰,你還有時間。另外還有一層不能在字面上言明的意思:魏霸願意向隴右輸送糧食,說明他還是識大體的,內部矛盾暫時不會有爆發的可能,丞相大可放心,一心對付外敵。

諸葛亮面色蒼白,大袖下的手在發顫,鬢角是一層層細密的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