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大連,劉伯承住進老虎灘療養院。說是療養,其實只是換了個工作場所。每天清晨,他到海灘上散一會步,吃過早飯就投人工作。他把俄文版的條令反覆閱讀,然後與譯稿對照比較,檢查澤得準確與否。發現有矛盾、有出入的地方,就和兩個助手一起研究,共同磋商,看看如何表達才準確恰當。
劉伯承作風民主,學術上更是善於取長補短。他積極鼓勵兩個助手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敢於爭論問題,而不要有任何顧慮。他們說對了,他會豁達地哈哈大笑,說:”你們說得對,我鑽牛角尖,鑽進去出不來,被你們一句話點破了。”他們說錯了,他也從不責怪,總是笑著說:“恐怕不是這個意思,你們再想想看。”遇到疑難之處,他和他們反覆推敲。有時他還講些歷史典故和戰例,啟發他們思索,尋求一致滿意的正確答案。如果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準,他就把問題“掛起來”,讓他們各自準備材料,找出根據,次日再討論。有時夜深了,他還披衣起來,到兩個助手的房間,和他們繼續探討白天爭而未決的問題。
劉伯承治學態度嚴謹,鑽研問題細緻入微。他對每一個軍事術語的譯法,都反覆思索,仔細推敲。既考慮到它的準確性,又注意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他常說:“什麼文章也沒有軍事文章更具有美學價值。因為每個字都關係到戰場上的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