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文弄墨的人搞不好就會掉腦袋。

朱元璋早年參加郭子興的隊伍,靠殺人放火而起家,因此特別忌諱人家拐著彎子罵他是“賊”,他對“賊”字的警惕簡直到了神經過敏的地步。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給人當槍手,寫上表叩謝聖恩,中有“作則垂憲”。福州府學訓導林伯璟提按察使撰賀冬表,文中有“儀則天下”。常州府學正孟清也是替上司捉刀,賀表中有“聖德做則”。這洪武皇帝大概當時講的老家濠州方言,“賊”和“則”同音,懷疑是諷刺他做過賊,便將這些拍馬屁的人全部殺死。他年輕時當過和尚,因此也忌諱別人提起他這段自認為不光彩的歷史,臣民們的上表中不許有和“僧”音相近的字,否則就會龍顏大怒,殺意頓起。因此那時候連“醫生”都改成了“醫士”。而且他這種忌諱擴大得讓人摸不到邊,一個人上表中有“取法象魏”,他念成“去發”,去發不是當和尚嗎?又是諷刺老子龍潛時當和尚那段經歷,沒說的,讓人把這人推出去“咔嚓”一聲砍掉。

說白了,朱元璋這心理和阿Q沒什麼區別,因為自卑、因為不自信,總懷疑別人瞧不起他,哪怕打下了花花江山。阿Q因為頭上有癩瘡疤,便忌諱別人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直至忌諱說“光”、“亮”。別人犯了他的諱,力氣小的他就打,口拙的他就罵。可這樣一個流浪漢,一般的人不把他放在眼裡,連王胡、小D這樣的人也敢公然冒犯他的忌諱,他只能肚子裡罵娘。要是他和朱元璋一樣當上皇帝,有無限的權力,估計王胡、小D之流都得死。

朱元璋的忌諱太多,多得連老百姓取名,都不能用某些字,如“天、國、君、臣、聖”等等,甚至“博士、大官、太醫”也在禁止取名的範圍之內。這麼多的敏感詞可把那些做大臣的嚇壞了,這拍馬屁風險太大了,搞不好把身家性命丟了。可馬屁文章又不能不做。禮部官員斗膽懇求皇上,下一道表式,規定哪些字、詞不能用,讓臣民心中有數,便於遵守。這洪武帝還不算太混賬,便讓翰林學士設計了一份謝恩表的格式,頒佈給各有關部門,以後要上表謝恩,就照著這份填空就行了。這下文武百官心頭的石頭落了地,拍馬屁的風險一下子就降低了。

識相的老夥計湯和

讀《明史•湯和傳》,我發現其中有一段文字非常有意思,傳神地寫出了老皇帝的多疑,對大臣是否忠誠皇室極度不信任,以及老臣的識相知趣,如何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

“帝(朱元璋)春秋浸高,天下無事,魏國(徐達)、曹國(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諸將久典兵,未有以發也。和以間從容言:‘臣犬馬齒長,不堪復任驅策,願得歸故鄉,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悅,立賜鈔治第中都,併為諸公、侯治第。”

這湯和是何許人也,他不但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幾大元勳之一,而且是和太祖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可謂總角之交。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先老皇帝而薨,遂立他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搞隔代繼承。這兩人都為人仁厚,沒有朱元璋那種嗜殺嚴酷的遺傳,朱元璋當然不放心自己死後,還留下一幫戰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設法把那些舊臣殺掉,為子孫後代的江山永固鋪平道路。

湯和是少有的幾個得其善終的功臣,他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以七十歲的高齡而逝,追封為東甌王,諡襄武,可說是備極哀榮。人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湯和能善終,在朱元璋的手下苟活下來,和他低調、不貪權的性格有關,他讓老大放心,有一種安全感。《明史》裡說,湯和長大後,“身長七尺,倜儻多計略”,“沉敏多智數”。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興麾下效力,應當說兩人的資格是一樣老的。而且朱元璋當和尚時,湯和捎信給朱元璋,建議他參加造反隊伍,湯和可說是朱元璋的引路人。後來朱元璋脫穎而出,逐漸成為首領,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將領看到朱元璋當老大,難免心裡不服氣,而湯和“長太祖三歲,獨奉約束甚謹,太祖甚悅之”。在關鍵時刻,他率先承認朱元璋的領導地位,這是何等的功勞,晚年又能主動交權,回家養老,能活到七十歲決不是偶然的。當然在和朱元璋的相處中,他並非沒有犯過錯誤,在朱稱帝前,和張士誠的對峙中,湯和鎮守常州,曾經有事請示朱元璋,沒有得到批准。鬱悶的他喝完酒後,口出怨言,說:“吾鎮此城,如坐屋脊,左顧則左,右顧則右。”上司最忌諱的便是部下主動表功,強調自己的重要性,好像地球離開他就不轉了。因此朱元璋聽後十分生氣,江山平定大封功臣,故意降他一等,找個岔子只封他為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