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的事情。他又知道史阿向來熱衷於仕途,以為史阿這次前來,是想看看在冀州軍中,有沒有什麼適合的位置。
有朋友的保證,此時又不是什麼戰時,史阿在軍營裡四處看看,也沒有什麼人來管他。很快的,史阿就找到了這次進入軍營的目標。
——這些人,居然是冀州都尉的親兵?(未完待續。。)
第5節 麴義觀局勢
東漢時節,朝廷省略都尉,其職由太守兼任,只在邊郡繼續保持都尉及屬國都尉,或出現極端情況時,臨時設立,事了則罷。就像數年前,與張狂在兗州幾度交手的都尉鮑信,就是在黃巾起義時臨時任命的,在黃巾軍被徹底擊敗後,便被撤去都尉一職,轉為議郎。
目前的冀州都尉,是冀州刺史王芬以防備“太行賊”的名義,臨時任命的,用於指揮冀州州師。如今太行軍已經被漢室招安,冀州刺史王芬依然繼續留著州都尉的存在,隱約的已經引起少數非親信的冀州官吏議論了。
現任冀州都尉,姓麴名義,字向道,是西平大族麴氏的分支,在涼州也頗有名聲。此人久居涼州,曉習羌鬥,在中平元年【184年】,隨當時的北地太守皇甫嵩,來到關東,鎮壓“黃巾之亂”。
在轉任中郎將的皇甫嵩平定了冀州黃巾之後,為了威懾冀州的亂黨殘餘,皇甫嵩便將麴義留在冀州。後來王芬接任冀州刺史,對麴義也極為賞識,極力推薦麴義出任冀州州師都尉,執掌冀州州師。
都尉一職,可是秩比二千石的要職。麴義以一個關西人的身份,卻在堪稱人才輩出之地的冀州,獨佔這麼一個要職,明裡暗裡所受到的壓力,自然不會小。
好在麴義一來背後有冀州刺史王芬撐腰,二來所部士卒戰力精悍,特別是親兵三百人,號稱“先登”,在歷次剿匪平叛中,戰必勝,攻必克。威震冀州。如此一來,麴義才算是壓制住了幷州的諸多郡國兵。
根據史阿的暗中調查,自從今年年初以來,麴義屢次派出小隊的先登親兵,出去做些秘密的勾當。趙風之死,多半便與麴義脫不了關係。但是。以麴義一個外來戶的身份,怎麼能夠在冀州人的眼皮子底下,殺人劫掠許多次,卻從未被查出來過呢?
很顯然,麴義的背後,還有一個強大的勢力。
這樣的推想,讓在一旁秘密觀察的史阿,心中極為沉重。
在冀州,有能力做麴義靠山的勢力。寥寥無幾。其中最有可能的,只有一個人。
冀州刺史王芬。
可是,這就是史阿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一件事。
先不說為了調動麴義的部眾,動員沿途的掩護力量,而所需要花費的代價,根本就不值得去襲擊幾個無關緊要的地方小土豪。按照官場的慣例,冀州出了這種惡性的劫掠事件,朝廷必然要將責任算在冀州刺史的頭上。
光是劫掠的那點兒財貨。能夠抵得上這些事件,對王芬官聲所造成的損失嗎?
史阿的這些問題。只有王芬才能回答得了。即使是麴義本人,也只是簡單的接受刺史王芬的秘密指令,派出可靠的精兵強將,到指定的地方,去做一些平常訓練中需要做到的事情。
至於這些事情做下之後,會惹出什麼樣的後果。麴義並不關心。或者說,他關心了也沒用。
麴義今年三十五歲,身高八尺三寸,相貌威嚴,身體依然處於巔峰。而經驗也足夠豐富,正是一名武將一生中最為精華的年紀。
自二十歲那一年,麴義以良家子的身份參加涼州邊軍,他一路上依靠戰功,從什長一路升上來,到達目前這個秩比二千石的位置,已經是麴義個人可以攀爬的官場最高位置了。
在漢軍中,二千石以下的位置,還可以依靠戰功來搏一搏。但是,到了二千石這個級別,戰功的作用,就變得比較次要了。如果身後沒有足夠的勢力支撐,在這個級別的官位上蹉跎一輩子,也是正常得很。
西平麴氏只是地方上的小豪強,在朝廷中根本說不上話。麴義若是想要繼續上進,就必須投靠一個實力足夠強,但是手頭卻缺少兵權的朝廷勢力。
雖然只是朝堂的外圍人員,麴義對當前朝廷的派系劃分,還是略知一二的。
當今漢室朝廷,由於天子的有意安排,大致可以分為三大塊勢力。
第一大勢力,自然是常年控制著宮廷和內朝的宦官,主導人物,便是大名鼎鼎的“十常侍”。
這一派勢力,依靠天子的寵信,牢牢把持了守衛宮廷的大漢南軍,稱霸於帝都雒陽。但是,閹黨宦官們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