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以北的泥州發動了一場暴動。由於從臺灣來的日本方面提供的武器和人員接濟未能如期兌現,起義者在堅持了兩週後撤出了戰鬥。透過結合傳統和近代的組織方式,孫中山於1903 年加入了兄弟會的檀香山分會,並透過它向全美的華人募集資金。
此刻,他遇到了一個新問題,即如何與其他革命者競爭,爭取更多的新一代中國學生,特別是留學生的支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需要一種基礎理論。康有為在較保守的東南亞華商中仍然擁有很多支持者,而梁啟超的文字正造就著新一代學生思想。與此同時,其他人也不斷地嘗試著發動武裝暴動;在通商口岸城市和日本,各革命團體、學校和革命刊物爭相問世。在上海,以傳統學者章炳麟和蔡元培為首的一個團體抨擊了康、梁的主張。1 卯3 年他們辦的煽動排滿的報紙《 蘇報》 被封,此事在社會上產生了極大反響,章炳麟被判監禁3 年。在湖南,黃興於1903 年建立了他的華興會,努力聯合軍官、學生和秘密會黨成員以策動起義。但同大多數起義一樣,密謀被政府查出,起義遂告流產。革命活動就這樣成長起來,但是它缺乏很好的協調、專門的思想組織和長遠的規劃。
面臨著這樣的競爭和機遇,孫中山此時開始建設他的思想理論。1 卯3 年他在東京和檀香山開始撰寫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章。當他完成發動旅居布魯塞爾、柏林和巴黎的中國學生團體的工作之後,孫中山於1 卯5 年年中又一次回到東京。如果可以把孫中山的革命手段視為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投機的話,那麼他就是一個忠於革命目標而又善於變通的人。此時的孫中山從他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找到了一套理論來證實和指導他建立的共和制革命。這就是三民主義原則:民族主義(一個兼指民族和種族的稱謂),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一個久已有之的提法,以後有人將它等同於社會主義)。這三個含義不定的概念集中體現了很多那個時代紛紜多變的思想,在特殊情境下意義可以產生很大的變化。此時的民族主義既是反滿、傾向共和又是反對帝國主義的,儘管那些希望取得外國對革命幫助的人士對後一點並不強調。民權主義包含一種與儒家原則相反的平等主義思想,這種思想由一部憲法(孫中山這裡借用了梁啟超的名詞術語)來保證;這部憲法將由五權― 行政、立法、司法(這三權借用美國體制)加上選舉和考試共五種權力― 組成。選舉和考試這兩者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政治傳統。這“五權憲法”明顯是孫中山的創造。最後,他的民生主義為了面對工業發展將會帶來的新問題,沒有求助於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方法,而是追隨當時風靡一時的亨利? 喬治(He 惻G 加妙)的理論,即用一種單一土地稅來調控將來可能得到增長的土地價值,從而限制投機者和壟斷資本家攫取暴利。於是這古已有之的“民生”概念在1905 年主要就指這種基於特殊的西方單一稅意義上的城市“平均地權”思想,而不再是農業社會的土地再分配。這最後一項主義即便在紳商子弟中也不可能激起太大的熱情,儘管他們可能迫切地要求一場政治革命。
同盟會的興衰
所有這些要素― 海外華人資金、與秘密會黨的接觸、新式學生構成的領導層和革命的意識形態― 於1 叩5 年在日本同志的撮合下匯合到了一起。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把昔日的競爭者吸引到一起,把黃興和其他一些湘籍人士介紹給了孫中山。那年8 月在東京召開的一次大會上,“同盟會”宣告成立,公推孫中山為主要執行人,黃興為副執行人,章炳麟和其他人士也擔任了要職。設在新加坡、布魯塞爾、舊金山和檀香山的海外分會和各省的分會協調行動。在同盟會1 〕 刃名左右的早期會員中,最大的集團是由湖北和湖南籍人士組成的(近代教育家張之洞曾長期督撫兩湖),廣東集團次之,四川和下游諸省人士組成的集團分居第三和第四。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孫中山是個有吸引力的人物。39 歲時的孫中山在他的革命同志中不僅年事最長,而且聲譽最大,遊歷最廣,在日本和海外其他地區的聯絡也最多,儘管他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影響力不是最大。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孫中山是一個西化較深的中國人。
他不屬於士紳階層,不以文字知名於世,長期以來以策劃亡命行動為世人所知;智識察賦平平,並沒有擔當起指導他那一代人思想進步的近代哲人角色。然而,處在中國偉大傳統和各種外國模式分崩離析的多元格局中,恐怕沒有任何一個具有系統思想的思想家會取得可以與孫中山媲美的成就。
新的共和主義意識形態透過孫中山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