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外部世界的強硬態度。它強調普遍適用的名稱,如“美帝國主義”是敵人,中國的“解放”是所有前殖民地和發展中國家中代表“進步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全世界範圍內與“帝國主義陣營”做鬥爭的榜樣。在這些話語中,中國新近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在更大的適用範圍內得到了表述。在這種情緒下,中國把蘇聯看成自己的“老大哥”。根據這一精神,北京在50 年代的外交戰線上採用了和國內鬥爭中一樣的軟硬兩手政策。

從1950 年到1954 年的第一階段始自中國和美國遏制政策之間的軍事對抗。1950 年6 月蘇聯支援下的北朝鮮軍隊進攻韓國,這成了中美軍事對抗的直接導火索:正如前所言,這一事件促使美國支援聯合國軍隊保衛韓國並恢復派駐海軍支援臺灣的國民黨政權。此後不久,中國軍方干預朝鮮戰爭,進入西藏,並向印度支那的越盟提供軍事援助。經過兩年的談判,朝鮮停戰協議於1953 年7 月簽訂。法國軍隊在奠邊府戰役中被擊潰後,法國於1954 年7 月在日內瓦簽署了從印度支那撤軍的協議。中國作為軍事大國也參與了協議的簽署。在北京擴大勢力範圍的同時,美國也擴大了對中國周邊地區和國家的防衛承諾。在冷戰的陣地七,雙方都透過軍事行動尋求安全保障。1954 年9 月,美國發起建立了一個集體防禦組織“東南亞條約組織”,其成員國有英國、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