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從1885 年到1894 年擔任清政府駐漢城代表,試圖保留中閒在朝鮮的宗主國地位,而同時美國的外交官和傳教士卻同其他人一起滿懷善意要扶助朝鮮走向獨立。在1885 年以後的10 年中,日本在朝鮮青年一代愛國者中的影響穩步上升。
中日戰爭
朝鮮政府的改革優柔寡斷,未能改善人民的困苦生活,所以東學運動對被壓迫人民仍然極有吸引力。1894 年,東學黨融入了某些保守派的特點,並且採用了發動群眾的方式在南部朝鮮組織起義,要求改革腐敗無能的地方政府機構。這一起義加速了中國和日本對朝鮮內政的介人。中國應朝鮮國王之請派遣了一支小型軍隊。繼而日本派遣了一支人數相對較多的軍隊,要求朝鮮政府進行改革並最終控制了政府使之向中國宣戰。隨即日本與中國於8 月1 日開戰。
雙方這次交戰實際上是中國和日本整整一代人軍事現代化努力結果的首次真正較量。大部分西方人認為以中國之大自當穩操勝券,然而日本很快就證實了自身的現代化革命更為成功。日本軍隊佔領了整個朝鮮並且轉而進犯滿洲。但是,勝利主要還是由海上力量決定的,在沒有鐵路的情況下,海上的力量甚至控制著中國去往朝鮮的通道。中國艦隊數量較大,但日本艦隊的素質卻更高。9 月17 日在鴨綠江河口外,日本採用英式現代海戰重創了中國艦隊。當時中國艦隊一字排開,頗似騎兵戰術。隨後日本攻古了滿洲南部的海軍基地旅大港,繼而圍攻山東北部海岸的威海衛,這裡駐留著中國的全部剩餘艦隻,威海衛失守,中國只好求和。
1885 年4 月17 日,伊藤博文和李鴻章簽訂了《 馬關條約》 ,條款相當苛刻。如果當時沒有發生日本一名瘋子開槍射傷李鴻章的事件,李氏也許不會在上面簽字。中國被迫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及滿洲南部的遼東半島;承認朝鮮獨立;賠償2 億兩白銀;增開更多口岸以及談判商業條款二這一條款於1895 年簽署,給子日本以西方列強在中國擁有的全部特權,並且進一步增加了在中國開辦“工廠”的特權,同時日本亦可在條約規定的口岸上使用廉價勞動力。
不過一旦日本取得了勝利,西方各國馬上開始炫耀武力進行威脅以逼迫日本做出讓步:沙俄對滿洲和朝鮮都抱有野心,日本的勝利使之感到十分不安,為此,沙俄於1895 年4 月23 日勸說德國、法國聯合對日本進行外交於涉,“建議”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迫於強大的壓力只得同意,但額外獲得3000萬兩白銀作為補償)
四、對華的強權政策
失敗對中國的影響
日本新建海軍於1894 年9 月在鴨綠江邊出人意料地擊敗了李鴻章的北洋艦隊,這就打破了中國國內外力量的平衡。這在全世界都產生了影響,此時帝國主義列強紛起、彼此為敵,爭相在中國擴張勢力範圍。歐洲和日本的現代化、民族主義及工業主義不斷上升,已達到了輝煌的頂點,現代海軍和鐵路都使用了蒸汽機,成為當時最先進的交戰和後勤工具,由此便可以征服世界各地。列強爭先恐後地從歐洲向外進行擴張,此時已佔領了非洲和近東。日本作為一個軍事和海軍強國突然興起,讓人們看清了清政府的朝貢制度最後必然崩潰,同時英國在不平等條約體系上建立起來的非正式商業帝國也顯示出其軟弱性、這樣,東亞的國際關係就完全陷人了動盪之中。
當時英國和俄國從近東和位於印度西北入口的阿富汗邊境穿過中亞、西藏和蒙古,最後直抵滿洲和朝鮮,在整個亞洲大陸形成了對峙:透過觀察這種情況我們可似在19 世紀60年代萬花筒般變幻不定的列強政治格局中理出一點頭緒。英國盤踞在南亞,統治著印度、馬來西亞和緬甸,同時也是泰國、中國和臨近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法國是英國在泰國和緬甸的競爭對手;兩國在非洲的衝突則更為嚴重,1893 年俄法聯盟之後,這種狀況也趨於複雜化。沙俄作為一支亞洲北部的陸上力量不斷加緊活動,這一舉動加深了歐洲各國在遠東的敵對局面。
穆拉維約夫在19 世紀中期成功入侵阿穆爾河,並於1860年獲取海上省份,此後沙俄的擴張遇到了食物供給和運輸的重大困難。哥薩克人居住在沿阿穆爾河流域形成交通網的的個村莊裡,但是當地氣候惡劣,糧食短缺,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在夏天,他們只能艱難地逆水而上運輸糧食,到了冬天,他們卻徵募不到冰上運糧所需的牲日。俄國於1867 年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並且它在太平洋地區的水獺生意也很不景氣,為此沙俄甚至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