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稅務司。公共租界、海關監督制度都是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畸形產物。在當時的情形下,這幾項制度反映了英國人喜歡節外生枝的本性及中國與列強虛與委蛇的手腕。
中英、中法戰爭
在太平天國時期,中國與國外的茶葉、絲綢及鴉片生意仍是有增無減,但廣州逐漸失去了先前的外貿優勢地位,排外情緒不斷滋生:英國人仍然無故不得人城,這涉及到中英兩國政府的“面子”問題。到了1851 年,英國已打定主意再次迫使中國做出讓步以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但也認識到外國的侵略也許會加劇國內的動盪局勢,於是暫時隱忍不發。看起來太平天國政權不會比清政府提供更好的貿易機會,因此英國在雙方對峙交鋒時保持了中立。
1854 年,英、美、法3 國在廣州、上海與天津3 地召開修約籌備會議。清政府拒絕並回避了這一問題,但中國人時常聚眾襲擊西方人,使修約問題又不得不提上議程。此時西方列強正迫使日本等亞洲國家鑑訂一系列通商條約,他們亦欲透過與中國修訂條約而進一步控制中國。英國認為有必要修約以擴大原有成果,於是在1856 年藉口中國水師在“亞羅”號船上撕毀英國國旗,並於次年與法國(法國以馬神父事件為藉口)組成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國人明白,他們需要的是中國“天子”接受西方對全球貿易及外交關係的諸般理念― 他們花費4 年功夫達到了這一目的。經過一番周折,他們於1858 初攻古了廣州,兩廣總督實際上成為聯軍手下的傀儡。英法聯軍意在滿清皇帝,於是在1858 年5 月攻陷大沽炮臺後又逼進天津,並於同年7 月迫使清政府與之籤汀《 天津條約》 ,允許各國公使進駐北京二俄美作為中立國向天津派出全權代表,也簽訂了內容幾乎相同的條約。由於各國駐京使團意欲徹底粉碎滿清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心態,清政府方面的態度乃日趨強硬不肯做出讓步,甚至否認條約草案中的內容:英法兩國公使抵津一年後,又於1859 年6 月赴北京換約,以遭到清政府的拒絕為藉口進攻大沽炮臺,但遭到重創,有4 艘英國軍艦沉沒1 之後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大沽,其中包括英艦41 艘,運輸船143 艘,英軍1 。 05 萬人,另有2500 廠-州苦力隨軍效力.、法國方面則派出軍隊63 朋人,軍艦60 餘艘。英法聯軍擊潰僧格林沁率領的清軍後於當年10月進駐北京.而咸豐帝則倉惶逃往熱河避難二〕 山於法方坐大,同時對中國亦毫無商、}仁興趣,致使英法兩國在京期間發生鰍齡,另外英方代表額爾金亦不得不設法遏制本國的擴張要求:就在此時英方的談判困首領在停戰狀態下被清政府逮捕,其餘約20 名成員亦被處死,額爾金為了報復清朝皇帝,下令焚燬了圓明園飛由於缺乏彈藥,兼之冬季將臨,英法聯軍不得不做好儘早簽約後撤軍的打算。他們與咸豐贊帝的六弟恭親王奕沂簽訂了新的和約,認可廠1858 年簽訂的《 大津條約》 ,又增加了租界地與賠款數額。例如,英國獲得了九龍司地方一區,法國方面則獲得法國傳教士在中國各省租買田地的特權。
儘管並未帶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條約進一步擴大了西方各國的在華利益,進一步使中國向西方開啟了國門。
俄羅斯在滿洲的擴張
俄國憑藉最惠國條款,同樣也獲得了英、美、法諸國的種種特權。不過同時俄國人還別有所圖。滿清統治者j 透過《 雅克薩條約》 將俄國人拒於阿穆爾河流域及蒙古之外,俄國人因而曾轉向亞洲其他地區進行擴張。伯令(Bering )於1741 年發現了阿拉斯加,俄國政府在堪察加半島設立了衛所,並開始與日本進行接觸。1799 年,俄美公司得到政府授權,壟斷了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的貿易業務,其勢力足以與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分庭抗禮。自1812 年至1839 年,俄國甚至還一度控制了加利福尼亞地區,同時,從1727 年到1860 年之後幾年還在外蒙古境內的“買賣城”與中國政府定期舉行邊貿活動。儘管俄國不再向北京派遣商業使團,東正教傳教團卻源源而至,這些傳教團後來成為漢學研究的中心及具有半官方性質的外事機構。
中國的5 個口岸通商之後,俄羅斯也同時加緊了對後來稱為“俄羅斯土耳其斯坦”地區的擴張。在整個18 世紀裡,俄國人在此地不斷推進,並修築了邊防哨所以防禦吉爾吉斯人和哈薩克人的進攻。這些哨所很快就蔓延到從裡海以北到奧倫堡及東伊爾鐵什(Irtysh )河沿岸的廣大地區。俄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