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勢二產生摩擦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傳教上天主教孤兒院。一修女(中)正在交接過程中監管嬰兒。該照片攝於九江或九江附近,時間約發生在1891 年,正值中國反對洋教的動盪時期。
們享有治外法權而成為中國的特權階級。中國的縉紳與平民百姓不同,可以免受肉刑之苦並與官府多有往來,而傳教士則不但與官府聲息相通,還可以在受到官府究查時尋求本國政府的保護。反過來,身列特權階級的傳教士又常常不得不為民請命,特別是在維護中國教民的利益時更是如此。當教民與一般平民發生衝突時,傳教士常常干預官府、庇護教民一方,這樣,許多窮極無賴之人往往加人教會“吃教”,而基督教便引起了其餘中國人的普遍反感。
這些來華傳教士語言不同,舉止特別,並且顯然對中國的傳統秩序具有顛覆性作用,按現代民族主義思想的標準來看,這清楚證明了為何中國譜紳對洋教是如此深惡痛絕。傳教士所談的救世主及信徒的得救,無疑從根本上衝擊了中國的傳統秩序,中國的學者對之深惡痛絕可以說是毫不為奇。從18 印年到1899 年,中國發生了成千上萬次與駐華洋人衝突及大約240 起教案。但即使如此,在華傳教活動仍是有增無減。
一如前代,各地士紳不時煽動大眾的排外情緒,發起反對基督教的運動。首先,他們印發揭帖攻擊基督教,由於文字在文化落後的地區有著很高的權威,當地人往往對其中所講的內容信以為真。他們同以往的反對洋教者一樣,攻擊基督教不過是佛教或伊斯蘭教的支派流亞,教徒們為非做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