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人都自稱為“漢人”,日本人和朝鮮人也把中國的文字稱為“漢字”。

劉邦和後世的大多數皇帝一樣,其廟號“高祖”更為世人所熟悉。他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秦帝國已為他打下了基礎,席捲全國的戰爭使百姓對周朝的記憶進一步淡化,而他本人即為時代轉型期的典型代表。高祖出身平民,不像秦始皇或項羽那樣出身王室或貴族。尤其重要的是,他很明智地一步步鞏固其統治,對百姓也比較寬厚,如他曾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減輕了秦朝統治時的刑罰與賦稅。結果他獲得了民心,換言之,漢獲得了孟子所說的“天命”。

漢朝初期的統治者絕大多數都沿襲了秦朝的統治制度,不過高祖在集權統治問題上卻進行了一項引人注目的、也許是十分必要的改革:他把一些親屬與部將封為王或是侯。不過他後來又剷除了那些異姓王,並在臨死前的公元前195 年立下非劉姓不得封王的法律、其繼任者透過削藩、准許王國和侯國分封子孫的政策消滅了殘留諸王的勢力,最終乾脆直接委派官吏來管理各國事務。公元前154 年平定七國之亂後,更完全掃清了諸王對中央構成的威脅。終西漢200 餘年,諸國仍有遺存,但數量甚微,如西漢末年僅有20 個王國,侯國亦不過241 個,而全國卻有103 郡及1314 個縣。

外戚專權是漢朝統治的第二個隱患。這一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皇帝有許多妃殯,她們當中有誰生的兒子被立為太子,母以子貴,她本人往往就成為皇后,太子繼位後則以太后的身份左右朝政。高祖死後,其妻呂后專權,幾乎取代漢朝登基稱制,呂氏也一度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