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制度確實不乏相似之處,但究其實則相差甚遠。為實行有效的控制,它依靠的是血緣或準血緣的宗法關係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則,西周的“封建制”更像同時代西亞諸國家實行的“總督(Satrap )制”而非2000年後的西歐封建制度。

周朝和商朝同樣為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世襲的周王依靠“士”(貴族武士)統治著眾多農民和奴隸(後者常為家用奴僕)二後人聲稱西周每8 戶農家在耕種自家土地的同時,還需共同耕種中間一塊公室的土地。這就叫作“井田制”,因為“井”字型就是這種土地劃分模式的形狀。這種制度顯系後世的美化,但可能也反映了在某一時代存在過的農業生產資料與收穫公有這一史實。

周文化

周族文化相對比較落後,西周時商文化的持續發展便證明了這一點。周朝繼續鑄造壯觀的青銅禮器,銘文篇幅很長,但紋飾則略顯粗糙,而且隨著時代發展,可能由於紋飾逐步失去原有的宗教意味而僅僅成為一種程式,這些紋飾的細部也越來越輕桃簡略。文字繼續在發展衍變,古卜也繼續使用,儘管不久就被新的預測方一式取而代之了。

與商不同,周王的寶座是父子相承的(周公未能繼位便是典型例子)。周王死後葬在巨大的方形土家下。周人的主神是“天”,其原型顯然是人格化的天神( “天”的古字即為人形)。周王自稱“天子”,並以“天命”作為其統治的理論基礎。祭祖(天)是周王的主要禮儀活動,而各諸侯則宰殺犧牲以祭獻后土。後世歷代各朝直到20 世紀都沿襲了這種儀式,壯觀的圓形天壇和方形地壇至今仍然矗立在北京。

第03章 古典時期:中國哲學思想的黃金時代

一、東周

我們不清楚西周對四周被征服地區的有效統治維持了多久― 可能為時不久甚至只是暫時征服罷了。臣子對周王應盡的效忠義務隨著時間發展也逐漸淡薄了。公元前841 年,第十任周王被國民驅逐出了國都,隨之而來的是長達14 年的“共和執政”時期。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對這次暴動評價甚高,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首次人民起義。這次暴動引發了相當巨大的動盪,這也許能解釋為何中國歷史紀年在此之後才變得確鑿可信吧。

繼起的周王復興了周室的權力。據說這次動用了3000輛戰車和3 萬人的軍隊,而牧野之戰不過才用了350 輛戰車。不過,當公元前770 年中原諸侯國聯合“犬戎”入侵國都後,西周就滅亡了。傳統的說法是,周幽王為討寵姬的歡心,“烽火戲諸侯”,而真有外敵入侵時卻無人趕來救援了。周平王在洛邑重建周室,但此後直到公元前256 年東周滅亡,周王除了在宗教儀式和典禮上發揮作用外,在政治上、軍事上已喪失了原來的影響力。

公元前770 年之前稱西周,因為這時的國都建在鎬京;公元前770 年之後則稱為東周,國都東遷到了洛邑。中國人儘管偏好十進位制(他們幾乎沒有一打、一週7 天等概念),卻素來不用世紀紀年,而是用朝代來紀年,如西周、東周,同時中國人又將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22 一公元前481 年)和“戰國”(公元前403 一公元前221 年)(下詳)兩個階段。

技術與經濟的發展

後世中國人出於對大一統理念的信奉,一直把東周視作一個無可救藥的禮崩樂壞時期。但這卻也是一個充滿活力、能量和創造力的時期。中央集權的崩潰及諸侯競爭的多元性很可能為之提供了動力。東周時期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振奮和浪漫的一個階段。在公元前8 世紀,中國在技術上仍落後於西亞,但在世紀末已迎頭趕上併成為當時人口最多的地區。當時戰國七雄的人口加起來共有約2000萬之多,接近西亞和地中海地區人口的總和。西亞人比中國人早1000年學會了用鐵,不過到了公元前5 世紀,中國也開始普遍用鐵了。鐵製兵器代替了青銅兵器,而鐵製農具和用牛拉犁則給中國帶來一場農業革命。於是華北有更多的土地得到開墾,海島上的“蠻夷”也被納人了主流文化。由於採用大規模的灌溉技術和其他水利設施,穀物產量得到大幅提高。另外,當時還大修運河,這表明地方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另外大量長途運輸稅糧及其他商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隨生產發展而來的是商業的快速發展及財富的驚人增長。此時出現了各行業的大商人,他們所代表的新興階級對舊的貴族統治秩序形成了衝擊,於是後者大約出於自衛的考慮,宣揚一種由上而下排列計程車、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