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制。在儒家學者的協助下,他集中精力研究鮮為人知的古籍,這大大促進了儒家思想的最終勝利,不過他的新政主要還是沿襲了前朝的法家傳統,大部分是對武帝時期政策的恢復與發展,如他推行專賣制度,重新啟用“均平制”,並且降低了鑄幣的成色,另外同樣施行了由國家向農民進行貸助的政策。
王莽新政中最為大膽的一著是對當時主要經濟問題的正面出擊。由於當時託籍的農民過多,朝廷的收入受到影響,於是王莽在公元9 年下令廢止土地私有制,私人土地一律轉為“國有”並分配給農民耕種,同時還廢除了奴脾制度。如此極端的措施即使在武帝時期也是不可想象的,100 年後再來推行就完全超出了中央政府的能力。儘管王莽因其篡位一向受到正統史家的指責,但其土地收歸“國有”、釋放奴婢的做法,卻為他贏得了“中國第一個社會主義者”這一稱號,並且受到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們的推崇。
王莽為力挽朝代迴圈的狂瀾、恢復開國之初的局面而作出的種種努力,可能反而加速了政權的崩潰。新朝本來就苦於經濟、政治的衰退,如今王莽的“國有政策”又使他失去了豪門貴族的支援。連年歉收再加上水利工程也出現了問題,最終釀成了連年的饑荒。公元18 年在山東爆發了赤眉軍起義並且很快席捲了全國、赤們軍染紅眉毛以便在作戰時分清敵我,其前身為秘密社會中的某種迷信組織。正如近古以來各朝末葉爆發的全國性起義一樣,經濟因素是催化劑,但將起義者凝聚在一起的卻是民間宗教信仰。同時,新朝的邊防亦告崩饋,四境鄰國重新宣告獨立。北為一遊牧部落也紛紛入侵邊疆地區,國都遭到洗劫,在公元23 年王莽本人最終也為起義者所殺:高祖締造的大一統國家最終土崩瓦解了。
五、東漢
帝國的重建
儘管赤眉軍已攻佔了大部分地區,但他們和其他農民起義者一樣,缺少統治經驗,也不懂得推翻舊政權後應建立起自己的新政權。許多漢室後裔(也是豪強地主)亦加人了起義,其中劉秀在這場混戰中取得了勝利,於公元25 年繼位,稱光武帝,重新建立了漢朝。不過由於他建都在長安以東的洛陽,所以歷史上稱為“東漢”或“後漢”
劉秀於公元37 年統一全國後效仿西漢建眾起大一統的政府他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他毋須對付王莽新朝時期所肉臨的經濟困境。戰爭已經消滅了西漢的貴族和一部分豪強地主。而新的政權還沒有產生太多的皇親國戚這些寄生蟲、
光武帝再次征服了華南和越北地區,其後繼者明帝(公元58 一75 年)亦堅定不移地重新控制了中亞和北方的胡人、公元73 年班超(《 漢書》的作者班固的弟弟)奉命出使中亞諸國,最終控制了整個塔里木盆地,自公元91 年起一直擔任“西域都護”的職務直到公元102 年病逝;在此期問,他曾率領軍隊穿越帕米爾山區,井派了一名副使經安息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這時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業已歸順了東漢。公元89 年,漢朝軍隊越過蒙古的戈壁灘擊潰北匈奴,這可能促使後者於4 世紀晚期西遷至俄羅斯南部,半個世紀後又遷到了中歐地區。
文化的發展
兩漢對中亞的控制使得中原與西域的商業貿易大大發展起來。其間海上交通和與印度、羅馬的海上貿易也得到了發展。公元120 年漢朝宮廷中出現了據說是來自羅馬帝國的“幻人”(雜技演員),公元166 年還來了一批冒充羅馬皇帝安東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使節的商人。透過與西域的通商,中國人獲得了良馬,各種奇珍異玩也從南亞、西亞流入中國,其中地中海地區所生產的玻璃製品格外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同時,中國的絲綢更受羅馬帝國的歡迎,甚至還導致了羅馬帝國的金銀外流。所以,中亞的這條商道亦被稱為“絲綢之路”。直至19 世紀,中國在對外貿易中一直供大於求,其部分原因,是因為在大多時候中國的技術較為領先,因而不需要外來的“洋貨”。
與西域通商對中國的音樂、藝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引進了一些新的農產品。漢代的天文、數學均有很高的水平,可能也有受到印度、西亞影響的因素在內。但漢時的中西文化交流主要是中國文化的輸出。漢代的紡織技術在幾個世紀內一直領先於西亞與歐洲;東漢時發明了水磨;馬轆亦於此時出現,這大大提高了馬的勞動效率;幾乎就在同時,鑄鐵技術也開始從中國傳到了西域。
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和燒瓷技術也是在漢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