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起來的。在中亞地區的漢代衛所遺址中已發現了公元100 年左右純粹由布頭製成的紙。自然,紙很快就代替了竹木簡和昂貴的絲帛。不過造紙技術直到1000年後才傳入歐洲。上釉陶器在漢時已很常見,在漢末則產生了一種原始的瓷器,在接下來的幾百年中不斷發展,乃至成為近代世界各國大量進口並紛紛效仿的精美瓷器。當時的長安和洛陽無疑是與羅馬比肩的大都市,但今天已無從查考它們當年的風貌了。木結構建築易於損壞,過多的居住人口也不利於古蹟的儲存。不過我們在漢墓中仍可見到豐富的漢代遺物。如在朝鮮境內曾為漢代治所的古墓中,考古工作者就發現了產於四川的精美漆器。

王朝的衰敗

儘管東漢時期文化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其國力財力卻不逮西漢。公元前1 世紀的大量私有財產在東漢建立時都儲存了下來,從而使這個新政權像高祖及其繼任者當年一樣,在政治、經濟丘都煥發著永珍更新的氣象。豪強地主的地位非常鞏固。漢時土地稅往往是收成的上/ 30 ,但地租卻高達50 %左右。因此這些豪強地主只需交納微不足道的土地稅,並能透過在朝中任職來保護自己的財產。儘管政府一再努力透過政績評估以確保官僚機構的效率,大多數官員還是透過門第出身、世襲甚至公開行賄考官來謀求官職。

東漢財政和統治的衰弱表現在政府登入的納稅人口上。在全盛時期的公元105 年,東漢的在籍人日亦未達到西漢時的水平,而納稅、服謠役的農民在最需人力的華北及北部邊境地區卻流失得最為嚴重。朝廷為了維持自身運轉不得不向華北日益減少的農業納稅人口徵收越來越多的賦稅。農民最終不堪重負,不少人逃到稅收較輕的南方,或託籍豪門大族,以這種方法來少交一些賦稅。其結果是更加重了農民的負擔,使之被迫落草為寇或揭竿而起,這又進一步導致了東漢財政狀況的惡化。這一螺旋式下降過程,一經重新啟動,就很難再停止下來了。

東漢一如西漢,最大的隱患來自外戚,但皇帝倚仗宦官遏制了前者的勢力。公元89 年外戚竇氏被斥,100年外戚梁氏被滿門抄斬。當時受到3 萬太學生擁戴的朝中大臣試圖阻止得勢的宦官們專權,但他們遭到後者的報復,166 年時數百官員與太學生被收系下獄,在169 年又有數千人遭到殺害和逮捕。

宦官們的清洗活動表明,當時的政權已病入膏育,離最終崩潰的日子不遠了。184 年在華東和四川分別爆發了太平道(即黃巾軍)起義和五斗米教起義。這兩處帶有道教色彩的農民起義持續了30 年之久,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了嚴重的混亂動盪。

六、中國第一帝國的滅亡

三國鼎立

一如後世,漢朝朝中的將軍們發動了政變。賦稅制度的崩潰引發了徭役制度的崩潰,也破壞了與之相關的軍役制度。代之而起的職業軍隊日益成為各鎮將軍的私家隊伍。全國性的起義爆發後,這些將軍實際上成為獨立的軍閥,很快就完全擺脫了朝廷的控制。各方勢力在混戰過程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北方控制在曹操(其父為太監養子)手中,劉備佔領了四川,孫權則盤踞在長江下游和華南一帶。〕 這種政治分立恰與地理吻合,該格局在後世也一再頻繁出現。

曹操於220 年死後,其子篡漢稱帝,國號為“魏”、,在此之前的30 年中,東漢已是名存實亡,此時終於壽終正寢了。次年劉備亦在四川稱帝,國號為“漢”,史稱“蜀漢”,因為劉備乃是漢室的後裔。222 年孫權依樣畫葫蘆,建立了吳國。這一長達半個世紀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史稱“三國”。

三國的結束

按照朝代迴圈的理論,三國中應該有一國或有其他勢力興起並很快重新統一全國,從而又出現持續200 年左右的大一統政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中國此時正經歷著一場遠比政治崩潰更為深刻的危機。漢代政治、經濟制度的崩潰差不多與羅馬帝國同時,其方式也幾乎是如出一轍。兩國都處於相類似的技術發展水平,都未能協調好人口、財富和制度的發展所帶來的問題而導致了最終的覆滅。

中國第一帝國之所以衰敗的原因,可以一直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出現的財政問題。到了公元前1 世紀,由於豪門巨族牢牢控制了大量的財產,這一隱患變得非常突出。漢光武帝在建立東漢後,不得不向他們做出更大的讓步。從那時起,帝國的衰退過程便加快了,而東漢政府也始終未曾拿出有效的措施來阻止這一頹勢。事實上,專制統治正是它本身最大的敵人。皇帝把大量的田地及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