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很早就具有強烈的歷史感與政治大一統的理念。由於他們對西方各大文明一無所知,他們以為中國是唯一的文明國家而周圍的人則為“四夷”因此他們自稱其地為“中國”(意即“中央國家”,不過常被誤譯為“中央帝國”) ,這種稱呼一直沿川至今。而所謂“天下”,也不過是指隸屬並服務於中國的其餘地區罷了。對於上古歷史的知識與推測,也是按照政治、文化大一統格局下的帝下世系嚴密銜接而成的歷史事件序列。
文化英雄
中國人對於臆造出的上古歷史說法不一,最常見的一種始於“三皇”(可能為父系部落的首領)、繼之以“五帝”及“三代”(夏商周)而進入真實的歷史。三皇五帝常被視為文化英雄,因為早期的文明成就,像用火、漁獵和農業的起源、曆法、醫藥、文字都歸在他們(及其他相對不那麼著名的人)的名下。如黃帝的妻子被認為是絲織業的創始人,因為絲織是典型的女性工作。
五帝中的最後兩位堯和舜,其最為人所稱道的事蹟是將天下禪讓給有才能的人而非自己的兒子。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這三位是中國最有名的帝王楷模。禹也是一位有名的文化英雄,曾治理洪水,將全國劃分為九州。中國人對全球性大洪水的記憶在“大禹治水”這個傳說即可窺見一斑。
上古的王朝
從禹開始,中國歷史的可信度就強多了。他建立了夏朝,其時約在公元前2205 一公元前1766 年之間(亦有人認為是在公元前1994 一公元前1523 年之間)。歷代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