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進了政府,同時透過誘人的仕途消除了才俊之士圖謀不軌的威脅。1148 年至1256 年間的進士中,有一半以上三代均為布衣,可見科舉制度網羅人才之力了。

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種文官制度的成功,後世再未發生陳橋兵變那樣的篡位事件。宋以前常有大將、后妃或重臣奪權篡位的事情發生,但9 印年以後的王朝或為異族所滅,或皇室內部爭奪王位,但再無臣下篡權並獲得成功的事例發生。

經濟問題

雖然宋朝比前代繁榮,但在開國100 年後也遇到了歷史迴圈所帶來的政治、經濟問題。政府收入在前60 年一直很高,如1021 年甚至高達1 。 5 億貫,但在此之後便逐漸減少,到了1065 年政府收人只有全盛期的3 / 4 。

人口增長是造成這種衰退的一個原因。在農業國家裡,人口增長可以增加賦稅,但超過一定限度就會與糧食生產失去平衡,結果要養活的人口越多,賦稅的盈餘也就越少。土地兼併也是一個原因,雖然北宋中期以後主要按土地面積徵收賦稅,但最重的負擔還是落在最乏經濟來源的小農生產者頭上。人口增多,意味著農莊縮小和上地的過度耕種,結果小農紛紛破產或者淪為地主的僱農。地主雖然在理論上亦和農民交納同樣的賦稅,但他們常常可以透過與官府的關係免交或少交賦稅,這樣地主手中的財產越積越多,而國庫收人卻越來越少。J

但朝廷的開支並未因此而減少。宋朝一如前代,朝廷規模越來越大,越來越奢靡鋪張,機構人員越來越臃腫,開支也隨之越來越龐大,有些歷史學家將這個問題歸結為宋向遼、夏輸送歲幣之故,但這只是一個次要方面。當時歲幣雖然高達1500 萬兩白銀,但這還不到政府預算的2 %。其實更多的錢是花在軍隊上了。宋朝時職業軍隊代替了唐時的民兵制度,花費既多,也未產生什麼成效。宋軍弓馬裝配差勁,士兵多為破落戶子弟,與北方蠻族人精馬壯的軍隊不可同日而語。所以,產生財政危機的原因大約只能是過於龐大的軍隊了― 截至1041 年,宋朝軍隊的編制已達125 。 9 萬人之多,他們消耗了政府將近80%的開支。

王安石變法

由於財政困難,朝廷無法正常支付官員的薪捧,這挫傷了百官的工作熱情,導致了官員的循私舞弊並引發了曠日持久的朋黨之爭。不過,朋黨之爭的一個深層原因是官員們取代貴族、女主或宦官控制了朝政,他們面臨著嚴峻的經濟困難和岌岌可危的軍事形勢,對此官員們自然形成了不同的意見,但由於缺乏適當的機制來解決這些分岐,因而往往引起黨爭或皇帝的干預。1069 年,新繼位的年輕皇帝神宗(1067 一1085 年在位)委任王安石(1021 一1086 年)為參知政事。王安石其人很有才能,但性格比較固執,是當時改革派的代表人物,與支援既定體制的守舊派人物針鋒相對。王安石一上臺便施行了一系列整頓財政、加強邊防的改革,史稱“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一反數百年來的經濟管理方法,推行青苗、均輸、市易、免役、農田水利諸法。政府在某地買進農產品,又在別地賣出,這樣既穩定了物價又可從中得利。王安石規定政府可以貸款給農民,利息為當時很低的20 %一30 % ,這樣就打擊了與國爭利的高利貸者。他還派人重新丈量土地,按土質優劣分級徵收賦稅。此外他還推行了將徭役折為銀錢,按貧富徵收賦稅,透過官辦當鋪向業主發放低息貸款等項措施。

軍事方面,王安石推行了六朝時的保甲法,規定每一保甲須負責一些民兵的訓練與裝備,並將官馬分派民戶牧養,每戶各出一人充任騎兵。

王安石還增加官學的數量以與私人的“書院”競爭。當時書院是教育的主要機構。此外他還強調科考要注重選撥具有處理實際事物能力的行政幹才。類似王莽,他也援引經書來為自己的改革尋找理論基礎。在歷史上,王安石也同王莽一樣被視為“社會主義者”而譭譽參半,但他並不象王莽那麼關注社會平等的問題。他的某些改革,如分級徵收土地稅、降息貸款和免役諸法,在經濟、政治上都走在了時代的前面。其他一些措施,如政府控制物價和保甲制度不過是襲用前代的做法,他的變法自然引起了大地主、大商人和高利貸者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堅決反對。由於大部分官僚也都是地主階級出身,他們同樣反對王安石的變法。當時大多數的學者型政治家,如司馬光、歐陽修、蘇東坡等人都站在反對者的一邊,而王安石也一直受到正統派史學家的嚴厲指責。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