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一樣,他出身平民,但“時勢造英雄”; 最終成為了“天子”。朱元璋祖籍安徽鳳陽,幼年失估,曾人佛寺做和尚,這給了他一個識字的機會。他曾一度靠乞討為生,但在25 歲(1352 年)時他加人了義軍。(他可能也加人過白蓮教,但他上臺後否認了這一點,這在歷史上留下一個不明智的先例。)

朱元璋率領軍隊越過長江並於1356 年攻下了經濟中心長江三角洲附近的戰略要地― 南京。在擊敗了長江上游和下游的其他政權後,他於1367 年控制了整個長江流域地區二而此時蒙古將領們卻忙著自相殘殺。1368 年朱元璋攻古了北京,但仍將國都定在南京。他建立了明朝,年號“洪武”,後來也一直沿用這個年號。自此以後明清兩朝的皇帝均只使用一個年號,故年號往往可以代表某一皇帝(如朱元璋又稱為“洪武帝”)。

其後的永樂帝(l403 一1424 年在位)也是一位強有力的統治者。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早年封為燕王,後起兵推翻了其侄建文帝的統治。他發動了一場毀滅性的內戰,並在43 歲時攻下南京登基稱制,史稱“永樂帝”。

南京是太祖、建文帝兩朝時的國都,城高60 英尺,周長有20 多英里,是當時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城市。永樂帝於1421 年遷都北京,以南京為陪都。永樂帝興建的北京城比元朝的大都還要宏偉,主城有4O 英尺高,周長超過14 英里,沿城設有9 處重兵保守的城門。京城中央為皇城,周長約有5 英里。皇城之內是紅牆高聳的紫禁城(即宮城),四周圍繞著約2 英里長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皇宮位處京城南北中軸線上,以白色大理石鋪地,上覆黃色的琉璃瓦。當年的這些雄偉建築,大多至今仍完好無損,成為昔日帝國留給後世的最好見證。

明代的專制統治

明朝十七帝的統治大約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上) 洪武帝時的草創與鞏固時期(1368 一1398 年); ( 2 )永樂帝時的擴充套件與建設時期(1403 一1424 年),及其後任者鋪張奢靡的時期;( 3 )歷時100 年的衰敗時期;( 4 ) 16 世紀下半葉的改革時期;( 5 ) 17 世紀早期的矛盾激化和最終崩潰階段二

這是明清之際一些儒家學者在明亡國後總結出的看法。他們在入清後對明朝的滅亡做了倫理道德上的解釋,分析了歷代明朝皇帝的個人缺點、官員的失策及摧毀了官僚制度的朋黨鬥爭。今天,我們大約會將之歸咎為皇帝至高無上、缺少憲法制約等原因。權力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他要麼是個仁慈的專制者,要麼就是個暴君,或者就是憑一己的喜怒,將朝政大事交由寵臣處理。明朝的統治必須靠偉人來領導,否則就會全面崩潰。

朱元璋在位30 年,他的統治對明朝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他的個性尤其值得我們研究。從畫像上看,洪武帝相貌醜陋,臉長得像豬。他少年時生活很艱辛,做了皇帝以後性格孤僻而嚴厲。他節儉成癖,經常處於恐懼和懷疑之中,有時’還會疑神疑鬼、大發雷霆。他變得冷酷無情,常常為些細微過錯而大開殺戒;〕 他在遺沼中寫道:“聯登基三十一年來,戰戰兢兢代行天意,無日或怠”;這種妄想狂症狀應該能夠解釋明朝時集權統治發展的原因吧。洪武帝是透過自我奮鬥獲得成功的一代雄主,所以他將大權都控制在自己手裡;可以說,他把自己的個人作用制度化了。

洪武帝在1380 年擊敗了針對首相的一場大陰謀後,廢除了前代的中央統治機構中書省。自此皇帝可以完全為所欲為了。制度上的變化使明清兩朝的統治更趨專制獨裁。洪武廢除宰相一職而代之以“大學士”,後者處理每日的奏章、公文(往往一日上百)並代草御批。“大學士”一職漸漸形成制度,地位在六部之上而類似一種皇帝的內閣,但他們只能奉皇命行事,自己手中並無實權。

後來另外有種人攫取了極大的權力,這就是宦官。洪武帝曾嚴禁宦官干政,並在宮裡立了一塊3 英尺高的鐵牌,上書:“宦官不得干預政事。”他對宮裡宦官的人數、品級、職務、衣服式樣都作出了規定,不許他們處理奏摺,有言及朝政者一律斥退,並且規定宦官都必須由不識字者擔任。不過,宦官終究是所謂“內朝”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皇帝以此來防止後宮出現醜聞,但在宜官呵護、教育下長大的幼主經常會寵愛、信任身邊的宦官,這樣宦官在宮中的職權便有擴大之勢,其影響也漸漸滲透到了整個朝廷。1420 年宮中為宦宮建了一所學校。此時宦官的人數已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