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畢業論文才可畢業和授予科士學位。
至於法學、機械、冶煉、醫學、商學等專業學科,則需要在考取碩士生之後才可攻讀,一般畢業後直接授予該專業的碩士學位。
劉浩然提出一個設想,取消在學考中錄取大學生,學考只是做為學生們國民基礎教育的畢業考試,大學錄取由各大學單獨或聯合錄取,因為各個大學知道自己的特點,知道需要招錄什麼樣的學生。而學考成績只能作為一個參考。
劉浩然覺得,應該給學子們更多的選擇機會,那麼各學校錄考的時間必須錯開,如南京大學一月份錄考,江蘇大學三月份錄考,安徽大學五月份錄考,這樣學子可以先去南京報考南京大學,為了保險,還可以去報考江蘇大學和安徽大學。而且學考合格後可以在一定期間裡不限次地報考。
當然了,這只是一個構想,必須經過學部、兩院一館、各大學討論完善之後才能執行,而且執行起來也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不過主要原則和方向確定下來,其它都是細節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出巡之試點(一)
忙完這個,劉浩然又投入另一項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湊辦上海縣奉議會。
奉議會算是一個代議機構,成員為奉議員。為什麼叫奉議會和奉議員,無非是劉浩然授權他們代民議事,可以奉旨議論民政,故而稱之為奉議會。劉浩然想來好笑,奉議會這類似於後世議會的機構,居然要憑藉自己專制的君權,不過在這個時代,卻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經過上千年的默化,皇帝的君權已經是神聖不可侵犯了,故而才有這算得上是滑稽的舉措。
劉浩然曾經研究了傳入的古希臘和古羅馬城邦**議會制度,還有英格蘭、阿拉貢等地區出現的貴族議會。這些西方**的雛形,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劃分等級。如古希臘、古羅馬的元老院其實跟酋長會議差不多;如現在英格蘭已經從一個模範議會分成了兩個議會,由貴族、主教組成的上議院,也叫貴族院,由各地騎士、市民組成的下議院,也稱為平民院。
不過英格蘭的兩院職責並不十分明確,開會也是湊到一塊開,國王給議會佈置任務和聽取彙報時。總是兩院一起召開聯席會議,並不是單獨分開。而且貴族院佔據主導地位,平民院則佔服從地位。
在劉浩然的心目中,大明資政院就是大明的貴族院和上院,也是東方最早出現的議會。不過讓劉浩然可惜的是,大明資政院卻不是世界上最早的議會,看來議會之母這個稱呼是搶不過的。真想不到,英格蘭這幫日耳曼野蠻人後代,會走得這麼快。是不是因為也居住在一個小島,和小日本一樣有著某種憂患意識,所以不停地吸收先進文明,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合適自己的創新?
現在也該建立大明的平民院了。建立平民院劉浩然很早就有這個想法,但是他一直沒有執行,主要是顧慮重重。現在大明大部分的鄉鎮,主流思想還掌握在理學等保守派的手裡,縉紳文人也成了鄉鎮百姓們的代言人。一旦實現平民院計劃,搞不好平民院的主導權就落到這些人的手裡,到時劉浩然豈不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劉浩然經過十幾年的遣人四處調研,自己又出巡了一大圈,接觸各地軍民的意見,瞭解當地的群體結構,最後決定在上海進行試點。
選擇上海試點自然是考慮到其特點。上海縣原本就是一個不大的縣城,原居民加在一起也不過十萬餘人,其餘大部分都是外地遷居和常住人口。而且上海縣教育程度高,工商業極其發達。在這裡,除了勢力強大的工商業主、銀行家,還有一股勢力隱隱可以與他們抗爭。那就是勞工聯合會。當地的縉紳文人勢力幾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
而劉浩然就是看中這一點。經過多年的扶植,勞工聯合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勢力龐大的團體,透過自願和官方強制等手段,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工商業、銀行、大農場的僱員和工人。按照《大明勞工會制律》,以縣或城市或行業為單位設立勞工聯合會,每年舉行至少一次會議,推選理事會。理事會處理勞工聯合會的日常事務,如監督僱主的僱傭和管理行為,監督企業如期如數繳納勞工養老、醫療保險金,幫助勞工解決相應的困難。理事會最重要的權力則是集體談判權,也就是代表其聯合會所有的勞工成員與所有的僱主進行談判,為勞工追求利益。
例如,明歷三年,北伐基本平息,大明又重新全面對外貿易,而大明工商業者由於北伐軍事訂單的刺激,不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有了長足的發展,對外貿易重新全面放開之後,商貿額迅速恢復和增長。在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