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8部分

按照規定,大明技術工人都是從專學中培養的,但是劉浩然發現,這有點浪費了。一個少年經過十二年國民基礎教育,再讀三年專學才能成為技術工人,需要耗費整整十五年時間,這太漫長了。而且現在的大明雖然教育發達,但是還沒有到可以這般奢侈的地步,完成整個十二年國民基礎教育的人都算是“知識分子”了,卻還無法成為技術工人。

劉浩然斟酌了一下,又和眾人幾經商議,決定再對大明的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在他想來,大明教育體系應該分為三種,國民基礎教育、技能教育和高等教育。

國民基礎教育依然保持十二年,但是在國中三年級的時候學子們可以做出選擇,成績優異者可以繼續讀國中四年級,成績一般者可以改讀技能教育。一般的少年六歲讀書,國中基本上是十五歲了。雖然大明國民受教育時負擔極輕,但是在這個時代,十五歲就可以成為家裡的勞力,還要繼續讀三年,萬一考不上大學,又得重來,白白浪費三年時間。所以一般家庭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績一般時,就不大願意讓他們繼續讀國中了,寧願讓他們去當學徒或務農,給家裡減輕負擔,這使得國中越到高年級,學子人數越少。

從另外一個層面上看,大明現在人才缺乏,尤其是技術工人,二十多年也才培養出數十萬,而一個國家的工業基礎就是靠這些技術工人來支撐,以前專學方式培養技術工人過於理想化了。

劉浩然決定設立業學,即職業技能學校,從國中三年級學生中招收,分造作科、營作科、織作科、冶作科等等,分別培養機械加工、建築營造、紡織印染、冶煉鍛造等方面的人才,下面再細分專業。

由於業學是專門培養技能的,劉浩然決定以學校和工廠互相合作的方式辦學,即某一家業學與當地幾家工廠協作,根據工廠的需求招錄和培養人才,費用國家包辦三分之一,工廠負擔三分之二,學子在業學裡學習三分之一時間,在工廠實習三分之二時間,三年畢業後即可成為該工廠的正式技術工人,而師資方面,理論知識則是業學專門從各大學聘請過來,實踐操作則有工廠提供有豐富經驗的老工人。這樣是互助互利的關係,國家減輕負擔,而工廠則得到他們急需的技術工人。為了讓工廠積極配合,劉浩然決定製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果願意與業學合作的工廠,稅收可以得到一定優惠,學子畢業後,在工廠遵守勞工律法的基礎上必須在該工廠待滿五年才可換廠。而業學畢業後技術工人也保留繼續攻讀大學的機會,而且和以前一樣,滿五年後有錄取優惠政策。

不過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業學,那就是農作科,這個沒有辦法與工廠合作,劉浩然就別出心裁,讓農作科業學與農業研究所、大學農牧系和大農場主合作,即可以獲得理論教育資源,又可以獲得實踐場地和機會。而對於農業研究所和大學農牧系來說,他們一般專注於農業研究,至於耕種、培育等動手操作就可以由業學的學子代勞了,而對於大農場主來說,他們有相應足夠的勞動力,但是缺乏有耕種放牧的實踐能手。

業學建立了,那麼此前的專學就沒有用了。劉浩然決定將它們合併,歸為各大學的分校或院系。

透過了解,劉浩然發現大明大學學子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此時的大明大學生是非常短缺的,算得上是天之驕子。在學考中,他們一旦考上了大學,便視為人生的一大轉折,此生便無憂了,於是不少大學生開始荒廢學習了,因為除了想參加政考和司法考的學子,一般人都沒有什麼壓力了,只管等著畢業掙錢去了。所以有些工商業代表對聘請的少數眼高手低的大學生有些腹誹。

劉浩然準備對高等教育進行改革,廢除以前嚴進寬出的方式,改為寬進嚴出的方式。反正諸多專學合併之後,大學資源一下子多了起來,多招收學子不是問題,但是必須保證學子們畢業後的“質量”。

劉浩然決定取消此前大學分預備科和專科的制度,全部改為四年本科制,進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主要包括人文教育、社會科學教育、數學和自然科學教育等,其中分為主修學科,核心學科(必修學科)和選修學科。各個大學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設立自己的核心學科。大學生入學後,先花一年時間學習高等基礎知識,第二年開始學習核心學科,第三年進入主修學科學習。畢業後分別授予文學和物學科士學位,文學科士學位包括文學語言、藝術、設計、歷史等,物學科士包括數學、物理、化學、農牧、營造、天文、地理、地質等等。一般科士畢業要修完六到八門核心課目,十二到十六門主修課目,六到八門選修課目,全部合格後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