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說了一番長論之後。喝了一口水後繼續說道:“在保證律法的剛正之後,官府再去明禮則風俗會為之一變。沈尚賢說得好;這世上君子少。小人多
到這裡,大家已經明白劉浩然的意思了,於是大家便就這個問題,又發表了一番各自的意見。雖然安然還強調明禮,但是也知道尊法的意思。不過他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陛下這不是重法輕儒嗎?真要是照此執行,恐怕會引來眾多非議。說不得一些儒生會以暴秦為例來反駁。不過上次歷史大反思和大討論。大明已經討論出,暴秦之滅的確在於其法酷苛,而又不行於仁德。但是安然聽了劉浩然今天這番話,又得出了
個的心一。那就是暴秦之法不是酷在其嚴。而是酷在其不公。
總結了一番後。劉浩然轉向李道君道:“之明,我看你這篇報告中還有提及了許多其它問題,都說說吧
;“是的陛下。首先是東南人稠地少,就以烏莊為例,每戶基本上都達不到大明每丁應授的田地,據臣統計,明歷九年,烏莊每口授地僅為九畝,這還要包括種植棉麻桑等物的雜地。”
劉浩然不由皺眉,這得確是個大問題。大明是以田地畝數來收賦稅的,田地少,人口相對多。則會造成“人均賦稅不足”。只有人口和所佔田地成合適的比例,才能保證最高的賦稅。雖然這個時候大明以工商賦稅為主、但是田賦的糧食如果年年下降,則會直接影響整個社會的安定,畢竟很多商品不能當飯吃。
;“臣認為,湖廣的多人少。而且這裡富庶不讓東南。以灌子灘村為例,雖然山多。但是依然可以達到每口二十一畝地。臣從襄陽到長沙,發現漢江、洞庭湖、湘江、沉江等地區依然有大片的荒地。”
李道君的意思劉浩然明白了,那就是大力向湖廣移民。劉浩然手裡也有相應的資料。大江南北人口與田地比例非常不均勻,江北諸省,兩河河南、河北人口適中。山西人口密度最大,陝西人口密度最稀;在江南,福建、兩廣、安徽人口密度適中,江蘇、淅江人口密度最大,而湖廣人口最稀。
所以劉浩然與內閣幾經商議,確定在第二個五年計刮中,人口密度適中的省份就繼續保持,人口密度多的就大肆向人其密度稀的地區遷移。江北,東北是一個遷移重點,陝西、甘肅由於水土保持的國策,將不會有太多的舉動;而在江南,以江淅之民填湖廣將是未來數年的重點。
而這種遷移的手段一是他鄉授地,二是軍隊屯居。他鄉授地就不用說了,軍隊屯居則是大明常備、守備軍都是異地服役,退伍之後一般都鼓勵在駐地退伍居住。或者是指定優惠政策地區鼓勵前往他地居住。其他遷居的形式有文人遊歷四方,商人他地經營,工人異鄉為工。不過這牽涉一個問題,那就是戶籍問題。
大明雖然對戶籍控制非常嚴厲,但是有兩個好處,一是不固定籍業,也就是說戶籍一欄雖然有從事何種職業,但是絕不會強制百姓們就此從事這一固定職業,而且子承父業。籍業隨時可以變更,而且妾更非常容易。不過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一旦籍業改變。所受的社會福利待遇就會改變。
第二個好處是不拘你遷移或遊歷。你只要拿著“身份證”就可以遊歷大明諸地,至於你是不是有生計,家裡的地是不是有人。官府不管,他屆時只管照章收賦稅就行了。不過這還是有一些約束,例如你住旅館、乘船坐車需要登記你的“身份證”而在城鎮鄉村,巡捕隨時可以檢查你的“身份證”如果是假證或是你是個通輯犯,那就”
戶籍從理論上也是可以遷移的,而且非常方便,不過這裡牽涉到很多問題,例如你是商人。在老家有老婆孩子,屆時你一個人遷移到了新地,老家的戶主和戶籍如何改變,如果你在新地又納了一房小妾,新戶籍如何更變,老戶籍如何更變,都有很詳細的明文規定,反正實際操作比較麻煩
所以很多商人文人遊歷經商到了新地,所以家裡還有老婆孩子,不方便的話乾脆不遷戶籍。只要到當地所在地的內政局備個案。告知自己將在這裡常居就行了。因為與大明百姓密切相關的醫療保障執行的是一個標準,只要你是大明國民,無論在蘇州,還是在貴州鎮遠,只要是普通診治,都只需掏藥費。區別只是醫療水平的高低。
“陛下,諸位大人。臣發現的第二問題就是地方官府三權分立,開始出現互彼此擎制。互相推譚的事情。臣在湖北、江西、淅江就碰到好幾次類似的事件,甚至出現了議而不決,眾人有責卻無責的情況
聽到這裡,劉浩然不由頭有點大。當初他進行三權分立,行政合議制,一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