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變得非常慈祥,一種平易近人的可親,一種對大明百姓疾苦的關切從其的眉眼中流露無遺。這正是劉浩然所需。
選定畫像後。畫師下去領取報酬去,接下來的工作將是大明南京印刷廠的事情,幾位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師傅將根據這兩幅畫像雕刻“母版”開始印刷大量畫像。
“惟庸,此事已畢,你接下來想如何繼續?”劉浩然喝了口水,隨意地問道。
“回稟陛下。我已經向內閣建議,加強對大明官員和司政的忠君愛國教育,翰林院和各省崇文館均開設相應課程。而內政學堂、各軍校也將陸續開設相應的課程。”
崇文館和翰林院是大明官員的搖籃,內政學堂和軍校則是“警官”和軍官的搖籃,胡惟庸從這裡下手,可謂是從根源抓起。
“嗯,只是這課程要好好斟酌,要實事求是,要以理曉喻,空話、謊話就不要說了。這些話一旦破了反而有負作用。”
“臣遵旨。啟稟陛下,臣還要想組織人手編撰《聖言寶錄》,讓大明文武軍民好好學習領會。”
這不成了“語錄了嗎?劉浩然深深地看了一眼胡惟庸,擺擺手道:“這個倒不必了。而且我說的話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要是天下都按照我的話去做,還要你們和讀書人幹什麼?真理不是遵行出來的,而是探索出來的。”
“臣明白了。”胡惟庸絲毫不以自己的建議被反駁而沮喪,而是神情自如地繼續稟報道:“啟稟陛下,根據臣此前建議的大綱,接下來則是加強對百姓們的教育。”
“臣以為。當從百姓們的喜聞樂見中入手了,除了報刊書籍要加強宣化之外,臣還想整合各地的戲劇,組成劇團,再組織相關人士編寫百姓們喜歡看的戲文。臣準備以禮部的名義,向各地劇團徵集劇目,並舉行一場會賽。選出優勝者,再去各地演出小不僅城鎮,鄉村也應該去。”
劉浩然點點頭:“這個建議不錯,摒棄舊陋習俗。接受新風良習,靠強制手段是不行的,要以春風化雨的方式進行。記住了,這戲文不要空洞無味,要從百姓身邊的小事入手,這樣才能打動百姓,讓他們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說到這裡,劉浩然州酌了一下說道:“例如宣傳先烈忠良小不要把他們寫得高大光輝,渾身上下全是好處,這種人有,但是很少。可以寫一寫這些人原本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一樣的缺點,這樣百姓們才會覺得親切和真實。在關鍵時刻,這些先烈忠良可以拋頭顱灑熱血,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高尚,而是他們記住了一點,國之吾國,民之吾民,他們只是迸發出我們大明百姓每一個人身上都有的網烈和血性。
“臣明白了。先烈忠良也是從普通人中出來的。”
劉浩然不由笑了笑,這胡維庸的悟性還真不錯,看來自己把他放在禮部尚書的位置還真沒錯。
“好好去辦事吧。有什麼困難就接我。”
“臣一定恪盡職責,將事情辦好。”胡惟庸當即領命道,但是他明白,真遇到困難了他也要迎難而上,不能動不動就去陛下那裡訴苦,他知道,陛下的眼睛亮著呢,臣下乾的每一件事他都看在眼裡。
“對了,惟庸。越陳那邊來了戰報,其國主已經降了。只是這此後治理是個大問題。你在貴州幹得不錯,對治理越陳有什麼建議,只管說來聽拜”
“回稟陛下。胡惟庸斟酌了一會才緩緩說道,“臣對越陳情況不是很熟悉,不敢妄呈健言。只是臣想,越陳遊離我天朝已久,化外自治數百年,其境內百姓已不知我天朝上恩多年,只怕真心歸附的不多,與貴州等地不可同語。”
“那你的意思是斬草除根?”
“回稟陛下,臣萬萬不敢出此建言。殺戮太重,不僅越陳難以安撫,其餘各地恐怕會以此為懼,將來我大明開土擴疆恐怕會有大阻礙。而且越陳已平,我大明即將在那裡設省治理,那裡的百姓也是我大明子民,不宜以殺戮治理。臣的意思是,不如將這些人遷移他地。只要離開故土,又與原來族人分開,就是想鬧事也不成,只有安心下來。”
“只是這南海之地有民千萬,要是盡數如此處理,遷往何處?”劉浩然搖搖頭說。現在大明自己人口就少,不過數千萬,要是南海地區全打下來,恐怕也要接收一兩千萬人口,要是全部遷到中原來,本土的大明百姓佔不到絕對優勢,搞不定還會將禍亂帶到這邊來。
胡惟庸一聽。就知道劉浩然的目光不僅僅在越陳一地,還放在了南海數十國上,只是這問題太大了,他一時半會也想不出好辦法來,只好默言不語。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