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胡仙是世界中文報業協會自創辦以來的主席。 國際新聞協會推舉她為主席,她是出任該職的第一位亞洲人。協會在 她當選為主席時發表宣告:“胡仙首先是一個報人,一個真正懂得報紙為何 物的人,她在當今報業激烈競爭中,一步一個臺階,不斷把報紙推向時代 的浪峰,成為真正的喉舌,她是偉大的報業家、新聞女傑,她當選為主席, 是當之無愧的。” 胡仙把家族事業發揚光大。父親胡文虎,在九泉之下,一定會為他這 個女兒深感驕傲。 80年代,香港“走資”曾一度甚囂塵上。作為一家大集團的老闆,絕 不會無動於衷。

… 頁面 40…

夜深沉,虎豹別墅遊人散去,月光下的花園如仙境一般。“走還是留?” 胡仙在月下花叢中徘徊著,徘徊著 胡仙年輕時幻想做詩人,命運卻把她推上報業集團的高位,她為她的 企業而奮鬥,至今獨身。現在,政治風雲的變化,又迫使她再次作出重大 選擇。 (請參閱廣州出版社出版、寄丹著《報業豪門——胡文虎、胡仙傳》。)

… 頁面 41…

第三十二章文俠金庸執報業終成大器 建國初年,一位操江浙口音的香港青年興沖沖北上進京,欲進外交部 做外交官,得到的答覆是:出身地主,受過國民黨教育,政審不合格。這 青年如五雷轟頂,呆若木雞——他就是日後赫赫有名的武俠小說大師金庸, 香港《明報》創始人查良鏞。金庸、查良鏞,如巨人之雙臂,擎起兩片天 地,震驚世界。 在香港;金庸(查良鏞)有“大俠”之稱號。以一支禿筆起家而成鉅富, 在中國確屬少有。 香港的報人,商人文人參半。 商人辦報,最典型的是胡氏家族和馬氏兄弟。《星島日報》創辦於1938 年8月,馬氏兄弟的《東方日報》1969年方問世。他們都以較雄厚的實力, 以經商的方式,鼎立於報林不敗。 文人辦報,較著名的有《大公報》費彝民、《文匯報》李子誦、《新晚 報》羅孚、《晶報》陳霞子,等等。他們都能寫一手漂亮的文章,前三位, 是高階受薪人員;後一位陳霞子,文筆犀利潑辣,經營卻略遜一籌,《晶報》 因難以維繫而停刊(1991年)。 再往前溯,抗戰及解放戰爭時期,一代文化知名人士成舍我、胡政之、 鄒韜奮、金仲華、喬冠華、夏衍、徐鑄成等都在香港辦過報。他們還不是 一般性的文人辦報,而是把報紙當成宣傳陣地。他們的最高追求不在金錢, 而在主義。40年代至50年代初,他們均先後返回內地。 一般來說,文人辦報,名氣顯赫,但財氣往往稀薄。老一輩文人,重 義輕利。戰後一代文人,通常是主義“於我如浮雲”——更著重自身利益。 誰都知道在商言商,真正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文人辦報,成大氣候 的不多。一旦成功,那便是文名財名集於一身。 《信報》老闆林山木60年代還是《明報》資料室管理員,後赴倫敦學 經濟,回港後不久創辦財經專業日報 《信報》。《信報》以“信”生存,身 居老闆的林山木,每天署名寫《財經短評》,是香港著名的經濟評論家。《信 報》讀者文化層次高,銷量較少。但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經濟發展, 發行量總在穩步上升,是一份潛質很大的報紙。 談到林山木,不能不談到他的前老闆查良鏞。全世界的華人,很少有 不知道武俠小說大師金庸 (查良鏞筆名)。對報業大王查良鏞,知道者要少 得多。金庸創辦《明報》,以12億港元的身家躋身於香港10億超級富豪之列。 全世界的華人作家,第一富翁當屬金庸。香港文人辦報,最成功者首推金 庸。 從政碰壁 金庸原名查良鏞,“鏞”字一分為二,就成了“金庸”。 1924年2月,金庸出生於浙江海寧縣袁花鎮的封建世家。查氏宗詞,有 一副康熙帝賜的御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 自古海寧多才子。近代以來,國學大師王國維,大詩人徐志摩、查良 舒(筆名穆旦),都是金庸同鄉。其中徐志摩、查良舒,分別是金庸的表兄、

… 頁面 42…

堂兄。 金庸祖父查文清,光緒丙戌年進士,曾任丹陽知縣,也是清末的一位 大學者。父親查樞卿是個鄉紳,家中擁有土地3600畝,是當地數一數二的 大戶人家。 金庸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