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來去有長工專門接送。若下雨下雪,長工就揹著他。“寧 波出商人,海寧出文人”,海寧讀書的風氣盛,稍有錢的人家都有大量藏書。 金庸很小就看了許多古典小說,這為他日後創作武俠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 料。 1937年,金庸考入省立嘉興中學。讀到高中,家鄉淪陷,金庸隨戰時 聯合高中流轉於浙東山區。沒有了家庭經濟來源,金庸靠政府補貼生活。 在聯合高中,金庸出於義憤,撰文影射訓導主任,結果被開除。金庸只得 轉入浙西的衢州中學唸書。 在中學時代,有一件富有意義的事。他與另兩位同學編了一本初中升 學複習指南《給投考初中者》。他們自行印刷發行,銷往浙、閩、贛三省, 賺了一筆較豐的利潤。 金庸少年時,就顯示出難得的經商天賦。但他無意經商,只是好玩而 已。金庸的理想是出國留學,學成回國當大學教授。高中畢業,世界仍為 戰爭風雲籠罩,留學無門,教授夢不得不泯滅。 金庸起念做外交官,如願以償考進重慶的中央政治學校外交系。 這是一所培養國民黨政工外交幹部的學校,育一些很特殊的學生,他 們由政府各級機構保送上學,故叫職業學生。職業學生以“革命功臣”自 居,自詡經歷過槍林彈雨,在學校橫行霸道。 金庸氣憤不過,去校方投訴,責問校方如何容忍職業學生的劣行,並 同訓育長展開激烈爭辯。 校方給金庸投訴的答覆是:勒令退學。 外交家之路嘎然中斷,大學無轉學之例,金庸到中央圖書館做小職員。 抗戰勝利,他回到家鄉。不久,到杭州《東南日報》做外勤記者。這時的 金庸,仍未想過吃新聞飯,他沒幹滿一年就去上海,透過堂兄查良鑑 (上 海市法院院長)的關係,進東吳大學插班學國際法。 金庸仍想著圓他外交家之夢。 1946年秋,上海 《大公報》在全國公開招聘三名國際電訊編輯。這種 職業,便於瞭解國際形勢,對以後從事外交工作大有裨益。金庸便去應聘, 3000報名者,金庸屬千分之一的佼佼者。這樣,金庸一邊就讀,一邊兼職。 1948年3月,總經理胡政之帶人到香港恢復出版《大公報》。不久,金 庸被上海 《大公報》派往香港。當時國內形勢十分混亂,金庸中斷學業, 欣然赴港。 也許是走得太匆忙,飛機起飛後,金庸才發現連一分錢也沒帶!這樣 連下機後搭巴士坐渡輪的錢都沒有。金庸將口袋翻個遍,急得滿頭大汗。 正巧,坐他身邊的是《國民日報》社長潘公弼。潘公弼知情馬上借他10 元港幣,使他下機後得以順利來到港島的報社。1993年,金庸在一首詩中 以“南來白手少年行”的詩句回首當年。金庸來香港創下龐大的基業,應 了“白手打天下”這句老話。 《大公報》是一家民辦報紙,一直奉行“不黨、不賣(不賣弄)、不私、 不盲”的中立方針。1948年秋解放戰爭後期,《大公報》積極向新政權靠攏,

… 頁面 43…

於11月10日發表《和平無望》的反蔣社評。自此,中間派的《大公報》轉 為香港著名的左派報紙。 金庸此時是左派分子。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衡陽鐵路局發表宣告,聲稱存於香港的器 材歸新中國所有。而臺灣方面也發表宣告,聲稱其合法擁有權。 金庸趕寫了一篇論文《從國際法論中國人民在國外的產權》,發表於《大 公報》上,闡明中央人民政府擁有鐵路部門在香港的資產。 這篇論文,頗得中國國際法權威梅老的賞識,梅老曾任東京戰犯法庭 中國首席大法官,聲望極高。新中國誕生後,中國外交部聘請他任顧問。 梅老從東京取道香港上北京,滯留香港時,特地與查良鏞會面。他這才發 現金庸是這麼年輕,英文極好,並學過外交學與國際法,是難得的外交人 才。 梅老到職後,給金庸拍來電報,說自己身邊沒有好助手,希望來京協 助他工作。 金庸大喜過望,夢寐已久的外交家理想終於可實現了!不料,太太竭 力反對。金庸不惜離婚,匆匆北上圓他外交家之夢。 金庸有股小布林喬亞的狂熱,而梅老也有幾分書生意氣。他電召金庸 進京,卻解決不了金庸的工作。他方明白他位尊而無實權。不過他不慌, 金庸與喬冠華相熟,這點面子還是會給的。 當時外交部長由周恩來兼任,喬冠華是周恩來的外交秘書,在外交部 頗有實權。抗戰時,喬冠華曾在香港從事過新聞工作。1946年,受中央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