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化學的角度看,記憶的形成需要神經傳遞素血清素和麥胺酸。一個刺激(學習)開動了在感覺神經元裡的一個化學訊號系統。由於血清素的釋出,這個化學訊號系統啟動了一種特別的蛋白質。這種特別的蛋白質抑制其他蛋白質的運作,結果是增加了麥胺酸的釋出。麥胺酸能增強各種神經元之間的訊息傳達數分鐘之久,這也就是短暫記憶。不斷地重複這個過程,化學訊號系統中的一個成分會把那特別的蛋白質推入神經元的核心,並且在那裡啟動遺傳基因去做蛋白質合成的工作。神經元因此有了基本的改變,這就是長期記憶的建立。所以,把一些東西儲存人長期的記憶,需要遺傳基因的參與。
每次學習,都會使神經元之間增加新的觸突,創新的連線網路。每一次人生經驗都會產生同樣的效果,儲存人長期記憶的過程導致神經元裡的遺傳基因的運作有所改變,結果是大腦有了結構性的改變。這使得每個人的大腦都與其他人的大腦不同。
以上的新科學發現,使得傳統上精神病科所區分的兩種病源生理性抑或非生理性不再有意義,因為兩者都源自神經元內的改變!
科學家發現,對某種技能熟練的人其大腦所耗用的能量比新手大腦耗用的能量少。熟練的人的大腦中已有了經多年反覆使用而建立起來的特別深刻的接觸點,構成了更有效的網路,因而所花的時間短。科學家還發現長期處於壓力下的人的海馬體比一般人的細小,因為那裡的神經元網路已經萎縮,沒有新的神經元牛長出來。若壓力消失,神經元的損傷和海馬體的萎縮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大腦所用的記憶策略是十分高明的。它並不是把一件事儲存在一組神經元裡,另一件事儲存在另一組神經元裡。大腦儲存的方式是把事情分拆為最基本的單元,每個單元分別由指定的神經元儲存。換句話說,一幅簡單的圖會被分拆為千百萬點的基本單元,某個神經元負責儲存直線,另一個儲存偏差10度的曲線,一個儲存淺紅,再另一個儲存白色,依此類推。這個策略使得每一個神經元都可以被多次使用,亦使得大腦的儲存能力大大增加(事實上,科學家們相信我們大腦的能力是接近無限大的)。所以,我們的大腦記憶中並沒有什麼圖,只不過是數以百萬計的各自負責零散資料的神經元的組合而已。
注:過去一般的看法是大腦裡的神經元,在一個人出生之後不會再有新的長
出來。1998年科學家證實,在海馬體中的齒狀回在一個人的一生中,不斷有新的神經元生長出來,科學家認為這樣是為了我們一生之中可以不斷地學習, 因為海馬體與學習有很大的關係。
第三章 與這個世界的聯絡
意識所操縱的功能﹐主要是為了使我們有效地與身體以外的世界進行有效的聯絡﹔潛總識所操縱的功能﹐則是為了維持我們的生存和使我們活得更好。兩者若能有效地配合﹐我們的人生便能有更多的快樂與成功。
這一章介紹我們與世界聯絡的基本工具﹕我們的感覺器官﹐經由感官所接收到的資訊在腦中怎樣被運用﹐以及如何提升我們感官的接收能力。
3.1五個外感官
我們透過五個外感官來認識這個世界﹕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所有的人生經驗均是經由這五個感覺器官而產生出來的。在NLP中我們稱它為“感官”或者“外感官”。
經由視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聲音﹐也用聲音儲存起這些資訊。
經由聽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氣味﹐也用氣味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味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味道﹐也用味道儲存這些訊息。
經由觸覺接收的訊息﹐在腦中化為感覺﹐也用感覺儲存這些訊息。
注﹕感覺二字﹐包括很多的成分﹐除了經由觸覺所得的本體感覺(例如粗滑﹑冷熱)之外﹐還有空間感覺和情緒感覺。
當一種經驗重新在腦海中呈現時﹐組成該經驗的景象﹑聲音﹑氣味﹑味道﹑觸覺感受及其他體內感覺以與接收時同樣的模式在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而該經驗帶給我們的情緒感受(見圖3…1))﹐也因此完全一樣地湧現出來。
在五個感覺器官中﹐嗅覺最為原始(最早進化)﹐視覺的效果最高。從腦神經構造的角度來看﹐視覺接收訊息的途徑﹐由眼球傳至腦後部的視覺訊息接收中心﹐須經過六層神經元。每個神經元與1000…200000個其它神經元聯絡(平均為15000個)﹐故此訊息經由眼球傳到視覺訊息接收中心的過程中﹐便已經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