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是每個人自己要決定的事,但是,這個課程證明EQ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可以學習、掌握和提升的一份能力。這一點是丹尼爾·戈爾曼的書中(我個人認為)最為欠缺的地方。(在2000年年底,我停止了與管理專業發展中心的合作,若想了解最接近你居住地點的EQ課程,可以致電任何一家P.E.M.I.或聯營機構,或者查閱網際網路。)
有人把EQ譯作〃情緒智商”或〃情商”。我選擇了香港餘德浮先生的譯法,稱EQ為“情緒智慧”。“能”是能力,能力是可以培養、增強、運用和控制的,所以“情緒智慧”的譯名更有意義。
丹尼爾說EQ包括5個範疇:
①認識自己的情緒
②處理自己的情緒
③推動自己
④認識別人的情緒
⑤處理好人際關係
我認為EQ包括兩點:
第一點:清楚認識和正確運用情緒去幫助自己。這一點針對的是個人。“清楚認識”4字說來容易,但做起來很多人才發覺有
困難。不信的話,大可以在這一刻注意一下你內心的感覺,嘗試用情緒的名詞描述出來,你或會發覺是不容易的。就算可以說出來,也只是兩三個情緒詞,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對嗎? 因為我們自小便被教導忽略內心的感覺,對一些所謂“負面情緒”更是以“敬而遠之”的態度去對待,雖然它們總是經常來纏擾我們。我們對自己內心的感覺認識少,甚至那是一些怎樣的情緒都不清楚。試問,我們又如何能正確地運用或處理它呢?
“正確運用”就是明白每種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發揮它而使我的人生有更多的成功、快樂。舉一個例子:憤怒的正面意義是
“給我們一份力量去改變一個我們不能接受的情況”。如果企圖運用這份力量改變世界或其他人,是不會有什麼理想效果的。可是,如果我們運用這份力量去改變自己,例如提升、創出突破,則情況會有所變化。
“幫助自己”包括使自己更積極、更有鬥志,進而推動自己的效果。故此,這點已經包括了丹尼爾·戈爾曼的前3個範疇。
做到這一點的技巧,我統稱之為“自我情緒處理技巧”。SEM的最高境界是情緒自主。在這個境界裡,一個人有充分的、所有 情緒的能力,但同時,他已經可以在任何事情中挑選最能幫助自己的情緒,並且維持在這情緒裡。他的情緒狀態,完全由本人渙定和控制。
第二點:瞭解和分享別人的看法和感受。這一點針對一個與其他人的相處、溝通和關係,包括丹尼爾·戈爾曼的末兩個範
疇,並且有所超出。
“瞭解和分享”是指本人用理性(左腦)去了解,用感性(右腦)去分享。“別人的看法”是對方理性(左腦)的看法,“感受”是對方感性(右腦)的情緒感受。簡單地說,就是兩人的理性和感性同時參與。做到了這點,也就做到了“同理心”(Empathy)。
傳統上,我們經常以批判的態度去處理另一個人的事(“這樣不對”,“這樣更好”,“為什麼你不”)。而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大腦推動身體作出行為的基本推動力來源是感覺而不是道理。所以,處理每一個人(包括自己)的事情,我們都需要在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情況下,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這一點的技巧,我統稱之為“他人情緒處理技巧”。
10。3 情緒的鐘擺效應
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情緒就如世上所有事物一樣,應以對人生的成功快樂有沒有貢獻為衡量標準,有沒有這個效果決定了一種情緒狀態是好還是壞。傳統上,我們認為某些情緒是不好的,例如憤怒、悲傷,稱它們為負面情緒,於是,世上就有了正面(好的)情緒和負面(不好的)情緒有人因為壓力太大,受不了情緒上的折磨,學會了“麻木感 覺”,意思是不再對事情有同樣的情緒反應。這是一種保護機制,短期如此,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就會對這個人有很大的損害了。
原來,當一個人在某種情緒上調減了反應的強度時,他在所有其他情緒上也會有同樣的減少。那些所謂負面的情緒減少了,
正面的情緒也會同樣地減少,就像圖中顯示的鐘擺效應(PendldumEffect)。
對別人的責罵,這個人“反應麻木”了,不覺得像以前那樣憤怒;看了電影《泰坦尼克號》,他也不會像其他人那樣難受;“哭什 麼?只不過是電影而已!”同時,對一個笑話他也不會感到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