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的行動方案。
6。6理解層次在家庭和生活中的運用
傳統上家長責罵孩子,常說“你這個人真沒用”,“你真蠢”等。這些話屬身份的層次,是十分嚴重的話。這些話本身不能幫助孩子,因為它們沒有內容,並沒有教孩子什麼。但是孩子把話接收了,留在腦中,累積多了,產生的信念甚至身份卻有很大的問題。
在我們舉辦的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工作坊中,我們引導孩子寫出他們做得好的事…包括讀書、家務方面,也包括玩耍方面的任何事。有一次,有一個小朋友寫不出一項做得好的事。終於,她說出原因:“我什麼也做不好,媽媽常常說我沒有用,什麼也做不好。“她的媽媽經常這樣罵她,她己接受了這種身份。如果不幫助她改變,她長大後會怎樣?而唯一可以有效地幫助她的人,就是她的媽媽!
我們在批評或者教導一個人時,可以儘量把話維持在行為和
能力的水平。這樣,對方會比較容易明白。也容易接受。例如,孩
子不慎把杯子摔破了,我們可以說以下不同的話:
行為:你把杯子摔破了。
能力:你本可以用雙手捧著杯子。
信念/價值:你做什麼都闖禍,給我找麻煩。
身份:你沒用。
我的研究顯示出孩子天生本來是相信和聽從父母的話的(我相信做父母的也希望如此)。所以,如果父母經常說孩子沒用,孩子相信了,便會做很多事去證明他是沒用的。父母因此而產生的煩惱原來竟是自己造成的。
對孩子最正確的態度是相信並且堅持孩子的身份和信念/價值是良好的,只不過是行為不對,或者未能掌握所需的能力而已。
成年人之間的相處,其實傳統上也是一樣,很容易在出現爭吵時,便從身份或信念/價值的層次上找話去攻擊對方。例如:男的忘記打電話給女的。
行為:你沒給我打電話。
能力:沒有手機也可以用公用電話嘛!
信念/價值:你不愛我,不關心我。
身份:你是一個自私、不懂得愛的人。
把話約束在行為及能力的層次上,衝突就發生了,而且越鬧越嚴重。
掌握了理解層次後,在家庭和生活中,我們可以把事情控制在容易處理的層次上,這樣人生的煩惱自然減少,樂趣便因此而增加。
第七章 身份
在一個人的人生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也就是他的“身份”﹐決定了他的信念系統﹐具備哪些能力﹐有怎樣的行為﹐以及怎樣支配環境中的一切事物。
然而“身份”從何而來﹐怎樣建立起來﹖“身份”本身能否被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