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最初發展“感知位置”這套技巧時﹐只有3個位置﹐就是﹕

我第一位置

對方─第二位置

抽離─第三位置

隨後經過不斷的發展﹐很多不同意義的位置出現。以下僅介紹一些容易掌握的其他位置。

1全體

第四位置。第三(抽離)位置使我們能夠擺脫情緒上的影響﹐冷靜地從旁觀者的角度去找出解決的可能﹐而第四(全體)位置則是一個投入的位置﹐全體的性質是包括“我”和“對方”的“我們”。例如“我”是丈夫﹐“對方”是太太﹐“我們”就是夫婦。

2整體平衡

第五位置。這也是投入的位置﹐性質是“我們”加具有重在意義的環境組合而構成的個體。如家庭加丈夫和太太的親友而組成的家族。這個位置也可以不斷地擴大﹐包括更外圍的環境組合(例如社群﹑整個社會﹑國家﹑世界)而構成的更大個體。它們可以被稱為第六﹑第七﹐甚至第八位置。

3抽離位置

抽離位置也可以分開為多個位置。“感知位置”這個概念在發展初期的時候﹐抽離位置只是第一位置(我)的抽離﹐很快地﹐第二位置和針對全體的抽離位置也發展出來(見圖13-2﹐圖13-3)。上述的整體平衡位置﹐每一個都可以有一個抽離位置。

1我

抽離

2對方

見圖13-2 早期模式

13。10 感知位置平衡法

傳統上﹐做“和事佬”需爭吵雙方同時列席。這個“感知位置平衡法”則可以在另一方不在場的情況下﹐改變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看法(感知模式)。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和身體由內心支配﹐對另一個人的感知模式改變了﹐面對那個人的時候﹐聲調﹑身體語言﹑所選用的文字﹐因而說話和行為模式都會有所改變﹐溝通效果和關係便會因此而有所不同。

在改善兩人之間的溝通或關係上﹐“感知位置平衡法”是最有效的技巧之一。兩人各自懷著對對方和這份關係的“感知模式”﹐每次遇到對方都會憑這份“感知模式”去決定言語和行為。假若雙方都沒有改變各自內心的“感知模式”﹐每次遭遇都只會有同樣的結果﹔假若那是吵架和衝突﹐情況便不會有轉機。

這個技巧是把內心的“感知模式”經由一把椅子而實物化了﹐憑改變自己內心的一些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並且經由一些言語和行為實現﹐那個“感知模式”便能改變﹐因而下次見面﹐對同樣的人就會有了不同的言語和行為﹐也即態度上有了改變。

這邊的言語和行為不同了﹐對方也會因而有不同的反應。如此下去﹐溝通效果和關係便會有所改善。

這個技巧不一公平只是用做解決與另一個人的溝通和關係問題。本來關係已經融洽﹐想有更高的提升﹐也可以用。

感知位置平衡法的步驟

1心中選定一個想提升與他的溝通或關係的人。放置兩把椅子﹐一把自己坐﹐另一把放在對面一個感到舒服的位置。想想這個人坐在對面的景象。

1)把這個人的座椅拉近一些或遠一些﹐以自己內心感到舒服為要(距離最能代表你與他溝通的相互關係﹐而不是你內心所希望的距離)。注意這個位置與自己的距離﹐以便稍後驗證效果。

2)注意這個人的臉或身體是否正面地面對著你﹐若對方是以側面或側身對著你﹐把對方慢慢地調至正面的位置。

3)注意對方雙眼的位置是否與你的眼睛處於同一水平﹐如果不是﹐把兩人的視線調校至同一水平(可想像能任意升/降對方或者自己的椅子)。

4)若看到的只是黑白景象﹐調校為彩色。

2做好以上工作後﹐注意對方坐的姿勢和麵部表情﹐同時注意自己內心的感受(這是第一位置)

3走到對方的位置(第二位置)﹐模仿對方坐的姿勢﹐想像自己已經變成對方。望向往第一位置的“你”並注意“你”的身體姿勢和麵部表情。注意此刻內心的感受。

4走到第三個位置(抽離位置)﹐這個位置應該與第一和第二位置都是等距的。從這個位置看第一位置的“你”和第二位置的對方的姿勢﹑面部表情﹐同時瞭解他們的內心感受﹐感覺一下。

1)第一位置的“你”可以做些什麼事﹐以改善與對方的關係﹐例如說某些話或者做某些行為。

2)第二位置的對方可以做些什麼事﹐以改善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