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人是平時慣用理性處理事情﹐很少與感覺聯絡﹐即一般所說的“十分理性”的人。)
下次無論是見客人或者與朋友談話﹐如果有一件雙方意見不能一致的事﹐試試配合對方的身體語言(和聲調)。你會覺得雖然事情不一定能得到解決﹐但是兩人都想繼續談下去。如果雙方不能取得一致意見﹐同時身體語言和聲調也不配合﹐雙方很快便會陷入“不想談下去”的感覺中。
3尊重別人的BVR
一個人對他的世界中所有事物的認知和態度﹐決定於他腦裡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簡稱BVR)﹐是他一生裡每一分鐘的人生驗催化而成。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會完全一樣﹐故此沒有兩個人的BVR會完全一樣﹐也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認知和態度完全一樣。
當我面對一群人說“牛肉炒麵”時﹐沒有兩個人腦海裡湧出的景象和意思完全一樣﹐至於牛肉炒麵有什麼成分﹐應該怎樣炒﹐對身體有什麼益處﹐怎樣吃法最好等﹐更是人人不同。所以“牛肉炒麵”4個字只能夠做成溝通上的一個表面效果﹐例如讓我們一財去吃吧。至於另一個人腦裡“牛肉炒麵”的全部意思﹐我們是不可能完全明白的。
雖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一群人愉快地去某一個飯店﹐以“牛肉炒麵”為午餐﹐並進行一段建設性的交談。這是說﹐我們無須完全知短悉或同意其他人對任何事物的全部認知和態度﹐我們仍然可以有良好的溝通﹗“牛肉炒麵”4個使我們同意共進午餐﹐有愉快和良好的交談﹐便已足夠。我們或許沒有必要請教另一個人對“牛肉炒麵”的一些深層看法。
把以上的概念用在日常的溝通裡﹐那便是說我們在與別人溝通時﹐如果能尊重對方的BVR﹐溝通效果會來得更快更好。如果不尊重對方的BVR﹐每當對方所說的與自己的BVR不符合時﹐便會回應他“這樣不好﹐應該。。。。。。”﹐“不應該這樣吧﹖”“你怎會。。。。。。﹖”之類的否定﹑質疑﹑反對﹑挑戰性質的話。
尊重對方的BVR﹐你應回應說“什麼使你有這樣的看法呢﹖”“啊﹐原來可以這樣看的﹐有趣﹗”“噢﹐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這樣看﹗”“你是說。。。。。。﹐何以見得呢﹖”(注意你沒有擲出自己的BVR﹐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立場﹐虛偽地認同對方的看法。)
每個人的BVR都是他的主觀產品﹐也只對他本人有效﹐因為沒有兩個人的BVR是一樣的。因此把自己的BVR丟擲來要別人接受是不切實際的﹐因為別人一定會抗拒。隨意把自己的BVR丟擲來﹐容易使人感到緊張。
事實上﹐懂得尊重別人BVR的溝通高手﹐一天的談話裡需要抖出自己BVR的次數極少﹐可能只有一兩次。
一般來說﹐只有在兩種情況下才需要把自己的BVR丟擲來。
1別人請你說出你的看法
2當自己的權利受到侵犯時﹐你決定挺身維護。
13。5 接受與抗拒
NLP有一前提假設這樣說﹕“抗拒是對講者不夠靈活的指正。”的確﹐不管對方正處於什麼狀態﹐也漠視對方兩人之間已經建立足夠的和諧氣氛沒有﹐而只顧說自己認為對的話﹐不只溝通無法出現效果﹐還會把以後的溝通機會扼殺了。
以下是溝通中出現的一些接受與抗拒的訊號。
接受的訊號 抗拒的訊號
足夠的眼神接觸(50%以上) 沒有足夠的跟神接觸(30%以下)
眼神接觸時﹐你點頭及微笑﹐對方跟從配合 眼神接觸時﹐你點頭及微笑對方不跟從配合
相近的身體姿勢﹐包括一同坐或站立 不協調的身體姿勢﹐包括坐立﹐或者突然改變身體姿勢而沒有明顯的理由
聲調相近﹐包括快慢﹑聲音大小等 聲調不協調﹐包括快慢﹑聲音大小等﹐或者越說越大聲
對你說的感興趣(至少部分如此) 否定或者質疑你所說的
話中有支援性的文字 不支援的文字﹐或者多次說題外話
邀請與你分享食物或飲料 頻頻看錶或做其他無關的事
我們必須知道每一個人都想保留一個權利﹕不知在什麼環境﹐不知在什麼時候﹐也不知為了什麼理由﹐他有不與某個人溝通的權利。我們自己希望有這個權利﹐我們也因此應該尊重別人的這個權利。
當別人清晰地發出了不想溝通的訊息時﹐我們只可以伸出邀請的手﹐而無法勉強對立接受。若環境容許我們有所選擇﹐我們可以讓對方知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