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腦負責,而且思考和決定的部分操縱了前者的開關掣。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方法是法產生效果的。就像你叫司機開去東面,而司機說車子無法向東面而必須轉向西面。因為他操縱了汽車,他一定成功(轉向西面),並且事實(車子轉向)會證明他是對的〔“早就說過車子不能轉向東面,而會轉向西面的嘛!”)

(2)做的人的潛意識認為事情有重大的意義(或價值,或學習的需要),改變了情緒感覺,潛意識擔心會失去這些意義、價值或學習。每當有這類情況出現,做的人會發覺不能改變某些經驗元素,例如電視機不能往左或往右移開,聲音不肯後退等。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嘗試兩個方法:

①好好地想一下這些意義、價值和學習是什麼,然後告訴潛意識你知道它們的存在,而且會好好地珍惜它們。同時,為了能夠使你在人生前面的路上得到更多,請潛意識與你一同改變有關事情的經驗元素。然後再繼續改變經驗元素的步驟。

②把這些意義、價值和學習從事情的景象/聲音/感覺,從事情的整體書面、聲音或內心感受中抽出和分開,存入心裡,改變經驗元素過程便會變得暢順(這個技巧在我的《NLP輔導技巧》一書中有更詳細的闡述)。

5。5即場消減負面情緒的技巧

在某一場合中,你或許會遇上某些人或事,使你產生負面的情緒,例如憤怒、焦慮、擔心、不滿、哀傷或者恐懼。你知道這些情緒對你不會有什麼幫助,而只會造成妨礙,使自己不能發揮得最好,或者造成負面的後果。但是,你又不能脫離現場。在這種情況下,NLP的“抽離法”會對你有幫助。

“抽離”狀態在傳統NLP中列入“經驗元素”部分。我覺得它對消減負面情緒十分有用,把它發展成為一套技巧,容易運用,又有快速顯著的效果。抽離法是我所知道的技巧中最快、最有效處理本人情緒的技巧之一。

抽離法是在思想上把自己從現場脫離,在一旁註視現場。這樣我們既能保持對現場情況完全接觸和掌握,同時又能擺脫現場情況引起的情緒困擾。小孩子的心不在焉,成人的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等表現都是一種抽離現象,只是這種抽離是全面地擺脫現場,因此對現場出現的話語或情況不能掌握。而抽離法則容許使用者仍然百分之百地控制現場,更因為沒有情緒的困擾,而能更有效地處理情況。

與抽離相對是投人。每一個人都具有抽離與投入兩種能力,而且經常在生活中表現出來。有些人比較習慣於傾向一面:經常表現出“投入”的人,容易有較大的情緒反應,例如看了一部悲劇

很多天後想起仍會哭,或者聽了一個笑話後笑個不停;而經常表現出“抽離”的人,則會給人以冷漠、置身度外的感覺,悲劇和笑話都不會使他有很大的情緒反應。

是傾向“抽離”好,還是傾向“投入”好?沒有肯定的答案。人生中有些情況下需要我們抽離才會有更好效果,例如處理緊急情況、突發事件;也有些情況下需我們投入才會有更好效果,例如與親友在一起分享喜與優的時候。抽離與投人是一種能力的兩端,認識、掌握和選擇性地發揮這種能力的全部,才是正確的態度。過去不少人認為情緒感覺妨礙他們理性的運用,殊不知一個人生活的意義、學習記憶,甚至內心的種種能力,都不能沒有情緒感覺的參與。科學家已經證明一個人做任何決定,都必須有情緒感覺(感性)的參與,而且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感性扮演的角色比理性大得多,只不過我們不自覺而已。能夠深切地感受一件事情帶來的情緒感覺,才能清楚和準確地處理它,所以,有豐富情緒感覺的人能做大事,而沒有足夠情緒感覺的人則不僅人際關係不佳,而且會對事情判斷錯誤,影響成敗。

從學術的角度看,受情緒困擾是情緒中心(邊緣系統)在主持大局,而抽離則是智慧中心(前額葉)在控制情況。更有效的言語和行為,須在智慧中心掌權時才能出現。

幻想腦中產生一個以上的自己身份,能夠擺脫現場的不良情緒,這便是抽離法。

掌握抽離法的練習:

(1)先嚐試想像自己在門口看著自己在室內坐或立,練習數次。

(2)再想像站在自己的旁邊約10尺處,看到自己的側面、對面的人及周圍的景物。

(3)想像自己慢慢回到本人站立/坐處〔返回本身),然後再抽離去剛才的側旁10尺處。反覆做數次,直到純熟為止。

(4)回憶一次不愉快的經驗,重取當時景象、聲音及內心感受,然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