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在這領土上的全體成員的話;可是,它也是一個十分博愛的樣板,一個平等的樣板,一個共同體的樣板,如果單從真正的拉西第蒙人,亦即平等人的階層的角度來考慮的話。

顯然,斯巴達對於畢達哥拉斯,對於蘇格拉底、柏拉圖、色諾芬①、亞里士多德、芝諾②以及古代一切嚴肅認真的哲學

①色諾芬(公元前565—473)

,古希臘早期哲學家和詩人。

他認為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神,批判了多神教,主張神是唯一的,而且是永生不滅的。——譯者②芝諾(公元前約336—264)

,古希臘斯多葛學派的創始人。

他引用了火的學說,認為自然現象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但認為人應順應自然,服從命運。他認為感覺和意識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反映。——譯者

147

第 十 章341

家來說,無疑是再好不過的,因而也可以說是令人鼓舞的城市。無論雅典,還是其它任何城市,在他們看來都沒有它那樣的聲譽。斯巴達在他們的心目中成了神聖的令人敬仰的形象。正象羅馬對於羅馬人,耶路撒冷對於猶太人,現代羅馬對於天主教徒那樣。斯巴達法律的締造者萊庫古,使哲學家們覺得他披上了一層類似後來代表著聖者的大名所特有的光彩。

然而,在他們的目光裡,斯巴達的這種神聖和萊庫古的法規究竟從何而來呢?柏拉圖為什麼總在他理想的、據他認為只有在天國裡,即在神聖理想中才能找到的完美典範的共和國裡提到斯巴達呢?

為什麼另一名蘇格拉底的弟子色諾芬,在萊庫古的全部立法中,只感到令人羨慕的神聖的完美呢?

為什麼他口口聲聲說許多才智都是受朱庇特的啟示而來的呢?

(《斯巴達共和國》)為什麼全部古人都證明,阿波羅①本人和女祭司皮提亞②被視如曾給萊庫古以指導的忠告,並用他們的神諭迫使拉西第蒙人遵循他的指示和捍衛這些指示呢?

① 阿波羅,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宙斯的兒子。權力很大,主管光明、畜牧、音樂、詩歌等,並代表主神宣詔神旨。——譯者② 皮提亞,代表阿波羅傳達神旨的女祭司。相傳她坐在三腳鼎上,頭上戴著桂花枝,口中唸唸有詞,以示天意的旨命。——譯者③ 西塞羅說(《論神之本義》第一章)

:“萊庫古利用德勒菲人阿波羅的地位以證實他為拉西第蒙人制訂的法律。”普魯塔克談到萊庫古在提出他的法律之前,他到德勒菲去,向阿波羅進行獻祭。從這裡他帶回來了著名的神諭,而女祭司稱他為“神仙們的寵兒,與其說是一個人,不如說是一個神。”

我們在希羅多德④那兒找到這條神諭,而在泰奧多萊⑤那裡則更長。

④ 希羅多德(Hérodote,約公元前484—425)

,古希臘歷史學家。

在西方史學中有“歷史之父”之稱。——譯者⑤ 泰奧多萊(Théodoret,約393—458)

,希臘神學家。——譯者

148

41第二部分 過去

事實上,這是由於所有這些法規內部包含著某種神聖的觀念,一個從神明靜修自身中汲取的神聖目的。

這觀念,這目的,正是要確立人類博愛,亦即建立人類的真正社會。

萊庫古法律的所有一切都圍繞這個目標,而公共用膳只。。。。

是體現在這些法律裡面的平等思想的標誌。這些膳食不單是物質上的享受:它是一種祝聖儀式,用神學語言來說,它是一樁聖事;它是城邦聖事的標誌。

如果某人不是一個平等人,他就不能參加;如果某人不是經常性地參加,他也不是一個平等人。出席公共用膳,按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意味著授與。。。。

斯巴達公民的政治權利。

(《政治學》第二卷)因此一個斯巴達公民就是在公共盛餐上取得一席席位的人;這就是萊庫古的全部立法精神所在。

讓我們聽聽普魯塔克①的話;當他談完了萊庫古提出的純政治改革即設立元老院和監察官之後,他是這樣繼續說下去的:“第二點,在萊庫古種種實施中最大膽的一點,就是平分土地。公民之間在這方面,存在著那樣巨大的不平等,以致大部分人被剝奪了財產所有權,陷於貧困,他們成為城市的負擔,而所有的財產卻集中在一小部分人的手中。萊庫古希望從斯巴達清除蠻橫、嫉妒、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