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者也只有20餘戶,最大量的還是中小地主。而且,3000餘住蓉地主中只有將近四分之一佔地在百畝以上,半數以上的地主佔地都在100畝以下,將近200名地主佔地僅在10畝上下,最少的還有佔地僅0。6畝者。'26
上述資料可以得到四川省相當多縣鄉農村調查報告的佐證。如川東江津區對7個縣、一個區、285個村的調查,以250畝以上為大地主,85畝以上為中地主,以下為小地主做了一個統計,說明大地主所佔地主戶數比例為13%,中地主為31。3%,小地主為55。5%。合川縣找不到250畝以上的大地主,因此它把佔田85畝以上都算為大地主,45畝以上算為中地主,以下為小地主來統計,結果10個鄉這樣的大地主才僅為中地主為小地主為達縣羅江鄉幾個村的調查,“解放前最大的地主佔有田四十多畝,最小的地主佔有田四畝多,一般的地主佔有田地十多畝”。'28廣漢縣調查,有地在30畝以上的地主100多戶,但超過80畝者僅1戶地主佔地在20畝以下,有12戶地主佔地在20-30畝之間。'29整個溫江縣調查,本縣地主29650戶,每戶平均佔有土地僅5。2
考慮到四川地主大家庭多,因此必須要考慮多數地主人均佔有土地的程度。上述江津區7個縣,特別是合川、達縣、廣漢和溫江幾個縣平均每戶地主佔地的數字,如果進一步分解為人均數字,其結果可想而知。鑑於上述調查報告中沒有地主人均佔地情況,我們再看其他一些有此類數字的調查資料。
廣漢連山鄉的資料顯示,那裡的土地比較集中,地主人均佔地達到24畝。綿竹西南鄉的情況就差很多,地主人均佔地僅6畝。雅安大興鄉地主人均佔地畝。'31灌縣有25個鄉地主人均佔地41畝,另有5個鄉地主人均佔地僅8。樂山縣6個典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三到四畝。'33蓬溪縣附西鄉8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2。4畝;南充縣龍門鄉第十二保地主人均佔地7。1畝。華陽縣中興鄉第十四、五保地主人均佔地2。17畝。榮經縣雙江鄉地主人均佔地1。8畝;南部縣三合鄉黃連村統計,地主人均佔地僅1。
四川情況如此,其他不少地區也相差無幾。廣西8個分割槽13個縣26個典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畝。柳江縣思賢鄉思賢村地主人均佔地百棚區百棚行政村地主人均佔地5。廣東龍川縣蓮塘鄉地主人均佔地5。33畝。鶴山縣龍門鄉地主人均佔地3。02靈山縣梓崇塘鄉地主人均佔地3。8畝。普寧縣塘湖鄉3個自然村地主人均佔地1。4湖北南益陽縣黃家侖鄉地主人均佔地5。4鄂城、監利、京山、石首、潛江、襄陽6個典型鄉地主人均佔地不到9畝。另有荊州、宜昌、大冶、孝感、鄖陽、黃岡等7個專區12個縣16個區27個村地主人均佔地7。3漢川縣6個鄉地主人均佔地4畝左右。黃陂方梅區14個行政村和鄂城縣6個鄉統計,地主人均佔地不足安徽“皖南小地主特多”,當塗3畝以下出租戶佔畝以下出租戶佔到另據銅陵、蕪湖等4縣市6個典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僅畝。'41
西北的情況比較特殊,除個別軍閥大地主外,許多地方歷來土地就極為分散,連小地主都不多。眾所周知,陝西關中地區甚少地主。如當時調查報告證實,渭南、咸陽、長安、三原等縣,一般地主僅佔人口1%,佔土地4%,多數鄉沒有地主。有地主的地區,如陝西渭南辛市區五鄉4個行政村,地廣人稀,地主人均佔地也不過南鄭縣平川地區三個鄉,地主人均佔地僅5。3畝。寧夏也是一樣,平羅縣6個區,14個鄉,10549戶,只有地主21戶,3個區19個鄉沒有地主。有地主的鄉,人均佔地也只有十幾畝。'42
華北地區相對而言歷來土地比較集中,存在佔地上千畝的大地主不少,但相當多數的農村中也還是小地主居多。除前述河南彰德與河北清苑的例子外,河北保定專區7個縣1264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也僅畝。'43通縣專區4個縣16615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順義、通縣、良鄉三縣8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唐山專區2個縣89個村調查,地主人均佔地8。8河南襄縣草寺鄉,地主人均佔地畝。'46山東省莒南縣3個區11個村,地主人均佔地畝,莒南、贛榆兩縣3區13個村,地主人均佔地則為畝。沭水、臨沭兩縣3個區9個村,地主人均佔地畝。沂南縣艾山鄉13個行政村,33個自然村,地主人均佔地畝。'47海陽、乳山兩縣62個村,地主人均佔地將近11畝。招遠、萊西兩縣3個村,地主人均佔地不足9畝。惠民縣流坡塢村、濱縣鹽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