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體貼、責任心和寬容。浪漫是愛情的美夢,卻只是婚姻的點綴,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米山夫妻三人在家庭和養育孩子上的問題和差異、米山畫畫創作上的一籌莫展和一家人的消費開支,消耗了其精力,產生了矛盾。三人不得不承認,他們當初那種浪漫裡的瘋狂勁,已在瑣碎的日常操勞中蕩然無存了。米山母親剛來美國頭幾月,有時她一人照看孩子,三人竭力出去散散心,充實精神生活,去看場歌劇或畫展,出去玩,像那次和田麥一起去普魯文斯鎮度長週末。但是,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隨著家裡摩擦越來越多,問題就變得嚴重起來。具體地還得從米山母親回國說起。
米雅比米安大兩三個月,已兩歲了。安瑪認為必須把她送幼稚園了,小孩需要從小鍛練社交能力,這對個性發展很重要。孩子越早和別的小孩在一起,社交能力越早開發。很多美國家庭,雖然妻子在家做主婦,孩子也送幼稚園,只是通常下午3 點把孩子接回來,或送半天或隔天送。安瑪覺得,無論如何該讓米山母親回中國去了。安瑪為此事和米山、雅文講了許多次。這倒不是因為幫看孩子的任務完成了。安瑪從米山母親來了兩三個月後,就談這事。只是她這人很有涵養,在米山母親面前從沒表露過。安瑪認為這不是米山母親的錯,而是中國文化傳統造成的,總喜歡請自家老人來幫看孩子。老人太心疼孫女,會寵壞她們。
米山和雅文在這之前,堅持要米山母親待在美國幫看孩子,主要因為幼稚園不收兩歲以下的兒童,請保姆還不如米山母親。安瑪就提出一定要付工錢給米山母親,因為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米山雅文則認為,現在家裡不富裕,自己的母親是來幫忙的。以後家裡寬裕了,可以隨時給母親,即使她不再幫看孩子了。安瑪堅持要給,並且到了月底就拿錢出來給米山母親。米山母親一開始不肯收下,安瑪把她說服了,說這錢將來回中國可養老,別指望將來米山給,誰也不知道將來如何。況且有了孩子總是花錢的,大學學費就非常昂貴。
這次,安瑪提出把孩子們送幼稚園。米山雅文都同意。可是一打聽,他們家附近的幼稚園每月收費至少在800 美元以上,條件好的要上千美元。實在太貴了。米山和母親商量,問她是否可以再待下去幫看孩子。她問:“安瑪和雅文怎樣說?我要聽聽她們的想法。”她在這兩年裡多多少少了解了安瑪教育孩子的觀點和方法。
當得知安瑪的意思後,米山母親決定回國去,只是她沒想到安瑪早有這意思,心裡悻悻然:“再好的媳婦都不是自己的女兒。美國人的想法畢竟跟咱們的不一樣。”來美國兩年,帶孩子的辛苦則不說,她和兩個孫女感情也深,然而在新澤西到哪裡都得開車,她成了瘸子,不能自個兒出門;她不會說英語,出門又成了啞巴和聾子。她也掛念在四川青城山的米山父親,他的氣喘最近發作得嚴重,都不能在電話裡說話。
米山爸爸當初就挺反對她來美國而且待那麼久,他說美國再好也不是自個兒的家。他對米山和兩個女人生活在一起持悲觀態度,堅決反對:“這小子早晚要栽在這兩個女人身上!人太好色,必定栽跟頭。”從他40歲那年出家後,米山母親每年會帶著孩子們進山看望他一次,給他帶點藥、換季的衣服,當天就回來。這年頭,家裡和廟裡都裝有了電話,她就每個月打個電話過去。出國前,米山的妹妹以及女婿外孫一塊陪她去看過米山爸爸,老頭就說:“去美國幹嘛?那種地方聲色犬馬,紙醉金迷!一個媳婦就已難搞好婆媳關係了,你還去跟兩個媳婦同時打交道。不是自己去找麻煩嗎?”米山母親現在想想,還是老頭有遠見。
在安瑪堅持下,米山母親走了。這事弄得誰都不愉快,很傷大家的感情。
兩個孩子都送進了幼稚園,早上由安瑪送去,下午則由米山去接回家。幼稚園3 點就放學,如果孩子留在幼稚園等到家長下班,則收費更昂貴,超時部分按分鐘計算,最晚必須5 點半接回家。美國教育學認為,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有足夠的時期待在家裡玩樂。中小學校放學時間也是下午3 點。很多美國女人一生下孩子就做家庭主婦,一直到孩子大了才再工作。其中很多都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博士、碩士和大學生。安瑪有兩個朋友,都擁有博士學位,卻心安理得地在家養育其孩子。她們認為這比她們外出掙錢要值得多了,請再好的保姆來帶孩子也比不上她們自己。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每一階段的樂趣就不會再有,而錢沒了會再有、可再掙。北瑞也這樣想。她有碩士學位。生陽陽之前,她已工作很多年了。依我們家的條件,如果她去上班,我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