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同情的淚珠滾下木蘭頰邊。高瘦的身子彎身去安慰陳媽。最後陳三的母親低聲問道:“我兒子在哪裡?”
木蘭用低柔的聲音回答說:“他很好。他在北方。我馬上拍電報叫他趕來看你。”
“那要多少天?”
“如果他乘火車來,要一兩個禮拜。”
老太太現在擦乾眼淚問她:“我兒子上次回來是什麼樣子?”“他又高又壯。他娶了立夫的妹妹環兒。他們也許會一起來。”木蘭盡力討她歡喜說。
“喔,我有兒媳婦了!有沒有孫子?”
“這我就不清楚了,你願不願意到我家去,等你兒子和媳婦來?”
老太太說她在這邊很舒服。
丹妮低聲告訴木蘭,老太太已經買好棺木,天天談到她的死期。她們扶她進屋,木蘭看到新棺材,覺得很震驚。
“你能不能勸她離開這個房間,到你那兒住?”丹妮說。“她兒子發現她住在一間有三個棺木的房間裡,心情會受影響。你如果有房間給她住,我們可以用轎子抬她下山,”
大家走過庭院,木蘭又對老彭、丹妮和玉梅說了不少有關老太太的故事。丹妮興奮地聽著,同時看見木蘭飛躍的眼神,很亮,帶著心血來潮的有趣光芒,證明博雅的話一點也不錯。她不斷把頭歪向一邊,可見她保守的外表下埋伏著任性的精神。這是一個女子初見未婚夫女性親人的本能反應,一種自然的化學厭惡感或親近感,只有高階感官才能測量出來。丹妮聽到木蘭用清晰的口音說起姚家內部的故事,語氣中充滿自在文雅的魔力。心裡不覺一陣興奮。她見到寶芬和暗香並沒有這種興奮的感覺。木蘭是道道地地的姚家人。丹妮立刻確定自己敬愛木蘭,覺得木蘭對她有一種親近、富人情味而又熱情的力量。
木蘭顯然對丹妮很感興趣,不僅因為博雅打電報要她把她當做親人,也因為她很高興這位少女在這座優美的小山上從事慈善工作,尤其更因為她收到弟弟阿非的來信。他信裡說到博雅的戀愛史和丹妮所遭遇的麻煩,他的口氣充滿同情,暗示博雅的太太也會出面干涉。
如今看到丹妮在難民群裡的生活,木蘭十分意外,心裡不禁對她產生好感。女人中唯有木蘭對姨太太不存偏見。她談起家裡的事,丹妮覺得她已經被對方看做親戚了。
他們回到前廳,博雅遲來的電報剛好送到,叫丹妮和木蘭聯絡。木蘭說好三天後要把陳媽接去她家,又對丹妮說:“過來吃午飯吧,我想和你談幾件事。”丹妮知道這次見面對她也許很重要,就謝謝她,並欣然答應了。
《風聲鶴唳》拾捌(4)
大家好不容易說服陳媽離開那兒。第三天他們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