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定的選民層。人民黨在這次省議會選舉中,僅在信德省所得選票就超過半數。人民黨也成功地打入了旁遮普省,並取了超過穆斯林聯盟的選票數,從根本上開始動搖了旁遮普省作為謝里夫的政治基礎的地位。

自60年代末建黨始,經過多次大選的洗禮與考驗,貝·布托所領導的人民黨在組織上已相當成熟。就全國來說,人民黨的支持者主要來自農民,而穆斯林聯盟主要靠工商界和城市人口的選票。在1990年的大選中,人民黨雖在議席上遭到重大挫折,在具有217席的國民議會中僅獲45席,但它的群眾基礎並無多大削弱。從1988年、1990年和1993年三次大選情況來看,人民黨在全國的得票率分別為38.52%、36.83%和36.6%,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

第三,國內各種政治力量和黨派的分化及重組有利於人民黨爭取更多的同盟軍。

1990年大選,人民黨受挫主要是由於謝里夫領導的以穆斯林聯盟為首的九黨聯盟——伊斯蘭民主聯盟成功地運用了與人民黨一對一的競選策略。而在1993年大選中,伊斯蘭民主聯盟不復存在,穆斯林聯盟內部也因政見不同、爭權奪利而四分五裂。穆斯林聯盟中的納希爾·恰塔派(即居內久派)在年初的政治危機中就已與人民黨聯手反對謝里夫,在本次大選中更成為盟友。從伊斯蘭民主聯盟脫離出來的幾個宗教政黨成立了伊斯蘭陣線,單獨參加選舉,也分散了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的選票。另一方面,反對人民黨的信德省第二大黨全國移民運動黨抵制全國大選,只參加信德省的地方議會選舉,使其在全國的政治影響大大降低,客觀上有利於人民黨。

第四,考萊希看守內閣中止了謝里夫的一些經濟改革政策,把他執政時的經濟形勢描繪得一無是處,損害了謝里夫的形象。看守內閣對謝里夫執政時期的腐敗行為的揭露,也使他喪失了部分選票。同時,看守政府大幅度調整中央和各省的人事安排,打擊了謝里夫的勢力,在客觀上幫了貝·布托的忙。

以上各種原因,促成了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在大選中的失敗,使貝·布托的人民黨在時隔三年之後,東山再起,再執牛耳。

1993年10月19日,40歲的貝·布托第二次就任巴基斯坦總理。貝·布托成為巴基斯坦歷史上第一位下野後透過民主選舉重新當選總理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她在巴基斯坦政壇上的地位和影響。與她父親相比,貝·布托大有青出於藍之勢。

在10月19日的就職宣言中,貝·布托針對1993年的政治危機導致全國分裂的現狀說:“這是一個和解的時刻”。她號召國內各派政治力量捐棄前嫌,重新團結起來與政府一道工作。納瓦茲·謝里夫承認競選失敗並向貝·布托表示祝賀。他向貝·布托保證自己將在結束貧窮、飢餓、腐敗和失業以及使國家擺脫經濟停滯方面給予她“無條件的合作”。他說:“我們將不從事背向的政治活動,為了民主的事業,我們將與新政府緊密合作。巴基斯坦經不起無盡的危機,我們要結束這種危機。”

貝·布托在總結了近兩屆政府倒臺的經驗教訓後,提出要組織一個部長不超過12個的高效率的精簡的內閣。她清楚政治領袖的職責是管理國家,而不是嘗試使政治反對派中立。因為有足夠的證據可以得出結論,企圖使反對派中立只能導致悲劇的後果,浪費資源和時間,使政府走上絕境。以前歷屆政府都是這樣。

事實上,太多的危險使得政治領袖們不能恢復舊有的政治。一方面,反對黨人數太多,根深葉茂,不易被中立化。另一方面,如果最高的目標是使政府的行動反映全國一致的意見,那麼,最迫切需要的就不是讓謝里夫保持沉默,而在於使各級政府機構服從選舉出來的政府。謝里夫與貝·布托的觀點在這方面是相同的。因此,剩下的問題是他們各自能把其政黨的成員引離舊有的自我毀滅的政治模式。

看守政府總理考萊希已為他們二人沿著這個方向走開了個好頭。考萊希在短短的3個月任職期間的行動受到了公眾的普遍讚賞。他是一個無私的無黨派愛國人士,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後便去了美國,繼續從事他的商務活動。考萊希的政治才能並沒有因他去職而從公眾的眼中消失,也不會被巴基斯坦重要的政治家所忽視。包括貝·布托在內的政治家在政府內外的表現,將會被公眾以考萊希在短暫的任期中所樹立起來的標準加以衡量和考察。

因此,貝·布托就任問題後,立即推出本屆政府的施政綱領及

項政策的原則方針,利用各種場合吸引民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