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府的支援。她的目標是謀求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和改善外交處境。
貝·布托上臺後,透過各種演說和政府的行動,表露出以下的政策走向:
第一,建立廉潔有效的政府並按人民的意願變革行政體制,對政府各部門進行改革。
貝·布托執政後,立即對政治進行改革,具體做法是:1.要求政治家公佈私人財產;2.成立總理檢察組,加強經濟管理,反對政府內的腐敗行為;3.成立精悍的包括I0—12名部長的小型內閣班子;4.創立新的社會契約,限定聯邦、省和地方政府之間的關係,旨在實現它們之間責、權、利的平衡。
第二,繼續推進已實行的改革政策。
貝·布托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改革範圍廣泛,具體措施是:1.建立新型的公私夥伴關係,這種關係即可以利用市場機制,又可確保建立基礎廣泛的公有資產;2.繼續實行私有化政策,對各種不可能的計劃重新審查,使私有化程序更趨合理並更具透明度;3.促進社會進步,重點放在衛生、保健、教育和社會福利等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上;4.總理已設立社會保障特別小組,制定與失業津貼和社會保障範圍有關的具體計劃,工作組將現行立法適度修改並制定新的立法;5.採取措施消除毒品的生產和交易並有效地處理毒品財富,恢復巴基斯坦在國際上的聲譽。
第三,在外交方面仍將堅持以發展同伊斯蘭世界和中國的友好關係為基石的和平外交政策,開展全方位外交,爭取有利於自己的外部環境。
上臺伊始,貝·布托就說:“我的首要任務是使國家擺脫在國際上孤立的局面。”她最優先考慮解決的問題為:1.修復與美國的關係,爭取美國取消阻礙巴美關係正常發展的《普雷斯勒修正案》以及對巴基斯坦的軍事和經濟制裁。雖然巴基斯坦和美國因阿富汗問題建立的戰略一致關係因冷戰結束已不復存在,但巴基斯坦仍需要美國及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資金,巴基斯坦不願與美國關係完全破裂。2.重申巴基斯坦的核政策,繼續執行和平利用的核計劃。在地區核不擴散問題上拉住印度,不作單方面的讓步。3.消除地區緊張狀態,改善與印度關係,但在阻礙巴印關係改善的最大障礙——克什米爾問題面前,一方面繼續前任政府的批評印度的政策,另一方面主張透過談判和平解決雙邊存在的問題。堅持克什米爾問題依照聯合國的有關決議由當地人民實行自決權;要求聯合國採取具體措施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力主克什米爾問題國際化。4.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爭取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以加速巴基斯坦經濟的發展。
貝布托傳第十八章 機遇與挑戰
第十八章 機遇與挑戰
以貝·布托為總理的新政府組成後,動盪了半年之久的巴基斯坦局勢開始有所緩和,為國家命運捏了一把汗的巴基斯坦人終於鬆了口氣。他們希望看到再度執政的年輕女總理兌現她那美麗的承諾,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巴基斯坦國內形勢的漸趨平穩為貝·布托實現其政策目標提供了較好的機會,她此時在政治上也處於較為有利的地位,表現在:
第一,1993年10月的大選結果使人民黨成為議會中的第一大黨。貝·布托在以人民黨為主體的基礎上聯合其它政治力量較成功地組成了聯合政府。她本人兩度擔任總理職務,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經過數年的風雨磨難後日漸成熟,在旁遮普省推舉其盟黨穆斯林聯盟居內久派成員為省首席部長就是一例。貝·布托公開承認人民黨在第一次執政時犯的錯誤,表示要修正錯誤,吸取教訓,從而贏得了人民和各派政治力量的諒解和信任。人民黨執政後,如能與反對黨休戰,建立執政黨與反對黨之間事實上的正常工作關係,貝·布托新政府的各項政策目標將有可能實現。
第二,1993年以來,貝·布托與軍隊首腦和以總統為首的政府要員們建立了較好的關係,軍隊已不像從前那樣對她採取敵視的態度。這一方面是貝·布托總結的過去失敗的教訓,注意改善與軍方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作為巴基斯坦權力結構中的重要一方——軍隊的情況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年輕一代的軍人主張把政治留給政治家們去處理,反映出軍隊在不出現重大政治和社會動盪的情況下,不會貿然採取直接軍事接管政權的行動。自1988年以來的三次大選,軍隊樹立起了信守中立的諾言並保證選舉順利進行的良好形象。貝·布托在大選前得到了軍方的支援,雙方達成了默契,使她能順利上臺並在執政後保有穩定的政治地位。
第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