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人的勸戒;宜努力求學“。毛澤東最後寫道:”這日的送別會,完全變成一個討論會了。

天晚,繼之以燈。但各人還覺得有許多話沒有說完。中午在雨中拍照。近覽淞江半水,綠草碧波,望之不盡。“半淞園現在只能找到遺址,這張照片卻留下來了。一群憂國憂民的青年,即將各奔前程,好些人就要飄洋過海,遠離故國,但學會的崇高精神紐帶將他們聯在一起,依依惜別,相互勉勵。看了這

110

401新民學會

張照片,這種動人情景似乎就在眼前。

毛澤東在學生時代就表現出來的組織家的才能,在新民學會的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

他一貫重視發展會員的工作,尤其重視會員的質量和組織的純潔。學會成立之初,對會員入會條件就要求很嚴:學問、品格不好和沒有革命志向的人不能加入。最早的一批會員是湖南第一師範、長郡中學、商業專門學校等思想最激進的學生和一些進步的小學教員;其中還有周南女校等女子學校的教員和學生,如勞君展①、魏璧②、周敦祥③等這樣一批急進而堅強的女青年,這是當時國內有的進步社團所不及的。勞、魏、周等人入會時,由毛澤東主持,特為在周南女校開了一個會。

後來還有明德中學、法政專門學校和湘雅醫學校(如李振翩④)等校的學生入會,吸收了一些在北京、上海等地讀書和從事社會活動的進步青年

①勞君展(190—1976)

,湖南長沙人。

周南女校學生。

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

1927年回國,曾任武漢第四中山大學教授、上海暨南大學教授、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數學系主任。

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解放後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教育部研究員。

②魏璧(1897—1969)

,湖南長沙人,周南女校學生。

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

1927年回國,曾任武漢第四中山大學教授。解放後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任教。

③周敦祥(1898—1980)

,湖南長沙人。周南女校學生。後入南京高等師範補習班學習。

1921年去新加坡南洋女中任教。大革命失敗後回國,長期從事教育工作。解放後任湖南文史館員。

④李振翩(1898—1984)

,湖南湘鄉人。五四運動時,湘雅醫專《新湖南》週刊編輯,赴北京的“驅張”代表。抗戰時為國民黨軍中將醫官。後定居美國任醫學教授,美京華人協會會長。

111

新民學會501

(如匡互生①)

,其中也有個別外省籍的如劉清揚②等人。

到五四運動時,會員發展到約70餘人。

為了發揮學會的戰鬥作用,在中國革命運動中真正有所作為,毛澤東這時已明確認識到,會員必須有共同信守的主義;沒有主義,便無法除舊佈新,取得思想和行動的一致。

而這時他已經初步形成自己的觀點,在他內心希望學會樹起一面主義的旗子,實際就是希望新民學會會員都接受馬克思主義。

五四時期,各地進步的社團是很多的。

從宗旨的革命性、組織的嚴密性和在革命運動中所起的作用而言,新民學會是其中最為突出的。譬如當時名聲最大、會員最多(曾達108人)

、歷史最久的少年中國學會,在這幾方面就都不如新民學會。

少年中國學會是1919年7月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上海、南京、成都等地都設有分會。李大釗是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他與鄧中夏等積極參加過學會的活動,有一些後來的共產黨員都參加過這個學會。由於學會的成員多數是資產階級

①匡互生(1891—193)

,湖南邵陽人。北京高師學生,五四運動時,火燒趙家樓有名闖將。知名教育家。在上海病逝。

②劉清揚,(1894—197)

,回族,天津市人。青少年時期,曾參加同盟會系統的革命活動和五四運動,積極參加周恩來、鄧穎超等發起組織的覺悟社,領導天津的學生運動。

192O年赴法勤工儉學。回國後,先後在廣州、上海、北京、武漢、重慶、桂林、香港等地,積極組織愛國婦女團體,投入反蔣抗日救亡的鬥爭,以及從事戰地兒童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