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他的面板比李鐵軍稍微黑一點,眉眼分佈、一顰一笑與他完全吻合,簡直就像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樂得導演林農逢人就興趣濃厚地大加描繪,還馬上讓兩人著上裝,讓攝影師拍上一段看看,鏡頭裡的效果是李鐵軍扮演的哥哥要比苗壯扮演的弟弟看上去還要小,實際上李鐵軍要比苗壯大好幾歲。但是,李鐵軍在與此同時被搶先一步的王亞彪、王楓挖到了《長空雄鷹》劇組,並讓他立即上戲。再說李鐵軍本人對主演戰鬥英雄更有興趣,所以,林農只能是望洋興嘆地空歡喜一場。苗壯仍出演《金光大道》男二號,而本該李鐵軍主演的男主角則另外再挑選到廣州軍區戰士話劇團的青年演員張國民頂替上來。雖然李鐵軍和苗壯是在兩個劇組拍著內容截然不同的兩個戲,但由於兩個人的確長得非常相像,故此,同一時間不可避免在廠裡出現的時候,還時常使一些劇務人員和職工難以分辨,而甚為嘆奇地製造出了“雙胞胎”的子虛烏有的大笑話,以此增加了銀幕外的笑料。
李鐵軍隨後又參演了反特片《暗礁》,並陸續在《第三女神》、《飛來的仙鶴》、《夜色多美好》、《主犯在你身邊》等多部影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還以執行導演的身份主演了電視連續劇《攻克太原》。
李鐵軍在1998年同自己的同事加好友——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影壇上的英俊小生梁同裕一起,來到相見恨晚的深圳特區,合辦“僑興影視製作公司”。在步入中年之際,去開闢完全有別於鏡頭前表演的影視事業“第二春”。息影多年的他,偶然也會大發戲癮,在自己公司拍攝的電視連續劇《致命遊戲》及《真假哥窯瓶》裡,友情出演一些戲份很輕的各類角色,當然,只有細心的觀眾才會驚奇地發現他。
影壇憾事: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電影界風雲莫測,殘酷的政治鬥爭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一切為其服務的電影藝術中。因此,許多已經開拍和即將問世的新片,被宣判死刑,胎死腹中,空留遺憾。不僅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犧牲了演員們的青春年華,有的為此葬送了自己一輩子本該燦爛輝煌的演藝事業
早在1963年,於伶擔任歷史顧問,陳白塵、葉以群、柯靈、杜宣、唐集體編劇,陳鯉庭擔任導演,趙丹飾演魯迅,上影廠著名導演陳鯉庭等編導的《魯迅傳》,經過多年的籌備,即將開拍。影片將沿著魯迅先生當年在北京、上海、廈門、廣州等地的奮鬥足跡,再現這位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光輝而戰鬥的一生。著名演員趙丹為了塑造魯迅先生的形象,除了對角色深刻理解,努力挖掘和精雕細琢之外,還為了這一人物的外形酷肖,而專門做了面部“拉皮術”,其定妝照與魯迅本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真可謂神形兼備。特邀北影著名演員於藍扮演魯迅先生的夫人許廣平,孫道臨扮演瞿秋白,藍馬扮演李大釗,於是之扮演範愛農,石羽扮演胡適,謝添扮演阿Q,此外,還有衛禹平、白穆、韓非、梁波羅、任申等著名演員在其中扮演各種角色,可謂集中了電影界的精英。眾多著名和知名演員參加拍攝,這一強大的演員陣容,足可與1956年上影廠拍攝的《家》片相媲美。然而,當時任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市長的柯慶施和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張春橋把握大權,對文藝、電影界提倡要“大寫13年”,況且張春橋在解放前以“狄克”為名所寫的文章,曾遭到魯迅先生的無情駁斥,因此出於歷史淵源的糾葛,精心籌劃的《魯迅傳》自然是空耗人力而胎死腹中。在此階段陸續被迫下馬的還有由白樺編劇、鄭君裡導演、趙丹與謝添聯合主演的《李白與杜甫》,由趙丹導演並與上官雲珠、王丹鳳主演的《雷雨》、白楊主演的《秋瑾傳》、張瑞芳主演的《七月流火》等。
“文革”前夕的1964年,八一廠開拍由著名劇作家梁信、董曉華根據趙寰同名話劇改編的故事片《南海長城》,導演嚴寄洲曾特邀上影廠著名演員王蓓主演女主角,然而,當時形勢迫使劇本為適應政治需要,一改再改,在外景地已經全部拍攝結束的情況下,遲遲不能如期完工,在嚴格的審查之時,江青出於對上海三四十年代從藝的演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牴觸情緒,她便以種種理由對劇本和樣片橫加指責,大批情節和人物中的所謂“人情”和“人性”,最終導致該片流產。其實,王蓓只是解放前夕才步入上海影界,以加盟崑崙影業公司拍攝的《武訓傳》和《烏鴉與麻雀》才登上銀幕,與江青的“藍蘋”根本就不是一個時代。這部《南海長城》直到1976年又由八一廠另組人馬,方才開拍,影片完成之時,又逢粉碎“四人幫”之際,因該片為“四人幫”在位時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