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而關山遙迢、交通不便,兼之戰火連綿、烽煙不斷,則是夷夏不通的客觀原因。
莊周幼時聽村中父老鄉親們談及楚蠻,總是用一種鄙夷不屑的口氣,但言語間又明明流露出欣羨嚮往的神情。給小莊周的印象就是一處仙境般的地方住著一群赤身裸體的蠻子,說蒙邑人不懂的話,幹蒙邑人不幹的活兒,後來在私塾裡,章老先生講到楚國,也象村人那樣表現出自相矛盾的態度:講到楚人廢止禮儀,不遵教化,根澤不正而妄圖覬覦周鼎,章老先生每每搖首蹙眉,深惡痛絕;倘偶爾說起楚之山水之靈秀、物產之豐饒、人民之勤謹,章老先生則又津津於口,言辭閃爍,神色間大有憬然神往的樣子。莊周對此頗覺訝怪。他是一個天性好奇,善忤常情常理的人,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思想的成熟,凡事都逐漸形成了與眾不同的看法。當時雖然宋國很少有人親自到過楚國,對楚國的一些說法多半來自道聽途說,失真之處頗多,但莊周還是從片言隻語中得到了關於楚地楚民的一部分感性認識。政治與戰爭,是他所厭惡和不感興趣的,因而他對楚國的崛起,如同秦國的擴張,都看作自然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