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鴻劼、朱務善、羅章龍、劉仁靜等,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說為宗旨,經常舉行各種專題研究會、講演會、討論會等,便向李大釗提出要求加入這個組織。李大釗欣然同意。
從此,張國燾開始比較系統地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和介紹社會主義思想的書籍。他常常泡在圖書館裡,與李大釗交往更加密切起來。在李大釗的熱心指導下,他閱讀了《馬克思資本論入門》、《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的貧困》、《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著作,對介紹德國社會主義運動和英國工人運動的書籍也有涉獵。透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參加各種研討會,他對“唯物史觀”、“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階級鬥爭”、“無產階級革命”、“共產黨”等新鮮名詞開始有所理解。
此後,客觀條件的變化加快了張國燾轉向馬克思主義的程序。
還在這年3月,共產國際1919年3月在列寧領導下成立的世界共產黨的聯合組織,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成為其支部之一。1943年宣告解散。在其存在的24年中,對中國革命有過巨大幫助,同時也使中國革命遭受了重大損失。就派遠東局代表維經斯基全名為格利高裡?納烏莫維奇?維經斯基,在華化名吳廷康,筆名魏琴、衛金。生於俄國維切布斯克州。1918年加入俄共(布)。1920年4月經共產國際同意、受俄共(布)遠東局符拉迪沃斯託克(即海參崴)分局派遣,率俄共(布)黨員小組來華。1921年春回國,先後在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東方部工作。1923年11月再度來華,接替馬林任共產國際駐華代表。中國大革命失敗前夕回國,至1929年任全俄農業合作社園藝中心副主席。1932年至1934年任國際工人聯合會太平洋書記處書記,此後長期從事研究和教育工作。1935年曾被特邀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1953年病逝於莫斯科。等人來華,幫助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建立共產黨組織。這對於已有建黨打算的李大釗和陳獨秀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維經斯基到京後,舉行各種座談會,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情況,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幫助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擺脫了無政府主義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加快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程序。
7月上旬,北京局勢日趨緊張,直皖戰爭一觸即發。為了躲避戰亂,張國燾意欲前往上海。臨行前,他向李大釗辭行。李大釗囑咐他到上海後與陳獨秀面談建黨事宜。
就這樣,張國燾肩負著李大釗的重託,於7月13日啟程,經天津、南京赴上海。
在上海,張國燾受到了陳獨秀的熱情接待,並應邀住在陳家。
當時,陳獨秀已經開始建黨工作。所以,張國燾有機會了解到陳獨秀的建黨思想,並有充足的時間與陳獨秀就當前的局勢、共產主義運動、黨的組織等問題進行詳盡的討論。陳獨秀對社會革命、三民主義、共產主義的獨到見解使他受益匪淺。所以無論從感性認識還是從理性認識上,都使張國燾的思想產生了一個飛躍。他十分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所要投身的新的鬥爭,就是追隨陳獨秀、李大釗從事共產主義運動。
這以後,他被全國學生聯合會派往南洋募捐。10月初,當他回到北大時,李大釗已經在著手建立北京共產黨組織了。
原來,9月中旬,北大講師張申府去上海迎接羅素來京講學時,曾住在陳獨秀家中。張申府是進步的知識分子,當維經斯基在北京活動時,他就由李大釗介紹參加了座談會,對馬克思主義和十月革命有了一定的認識。此時,上海黨組織已成立,陳獨秀與他商談了在北京建立共產黨組織的事情,要他轉告李大釗,迅速建黨,能發展的人最好都發展進去。
9月下旬,張申府返回北京後,即向李大釗彙報了上海方面的情況,轉達了陳獨秀的意見。他們二人經過商議,決定在北京大學開展建黨工作。
張國燾正是在此時回到北大的。他積極贊成儘快建立北京共產黨組織,發展黨員。
五 抉擇
1920年10月的一天,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三人在李大釗的辦公室裡正式決定成立北京共產黨組織,取名為“北京共產黨小組”。
北京共產黨小組成立後,首要任務是發展黨員。但在黨組織成立後不幾天,張申府就動身前往上海,準備11月赴法國里昂大學任教。這樣,發展黨員的工作就落在了李大釗和張國燾兩個人身上。
當時,對於黨員的基本要求並沒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