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的規定,如黃凌霜、張伯根、陳德榮、袁明熊、華林、王竟林等人都是無政府主義者,但他們標榜自己信仰共產主義,贊成社會主義革命,就由李大釗吸收為共產黨員。不久,張國燾又發展了劉仁靜、羅章龍。他們兩人都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成員。這樣,北京共產黨小組最早的成員,除張申府外,共有十人。
建黨初期,根本沒有什麼經驗可循,黨的組織如何開展工作,誰也不知道。所以,黨組織的工作基本上是由小組成員自認分擔。於是,李大釗擔任組內外的聯絡任務;張國燾擔任工運工作;黃凌霜、陳德榮辦《勞動音》週刊,分擔編輯和發行工作;羅章龍、劉仁靜負責發起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李大釗每月從自己的薪水中捐出80元作為小組的活動經費。
北京共產黨小組的工作剛剛起步,11月,小組內部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之間就發生了嚴重分歧。分歧之點有二: (一)無政府主義者根據他們自由聯合的觀點,不贊成有全國性和地方性的領導,反對黨的紀律和職務分工。這與馬克思主義政黨要求嚴密的組織和鐵的紀律是相違背的。(二)無政府主義者反對無產階級專政,認為政府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而共產主義者則強調無產階級專政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經過激烈的爭論,無政府主義者除陳德榮外,都退出了共產黨小組。
道不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