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4章 諸侯討董

曹操不敢耽擱,一路疾馳,終於在幾天之後抵達了陳留城。他來不及休息便直奔家中尋找父親曹嵩。當見到父親時,曹操氣喘吁吁地將之前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並表示自己打算散盡家財來招募義軍。

曹嵩聽後沉默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憂慮道:“唉,咱家錢糧太少,恐怕難以成事。不過,這裡有個孝廉名叫衛弘,他慷慨大方,仗義疏財,家財萬貫,若是能得到他的幫助,事情或許還有轉機。”

曹操聞言,趕忙置辦酒席,宴請衛弘到家中,恭敬地說道:“如今天下大亂,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罔上,殘害百姓,天下人對他恨之入骨。我曹操一心想要匡扶社稷,只可惜力量不足。您是忠義之士,懇請您出手相助!”

衛弘激動地回應道:“我也有此心意已久,只恨一直沒有遇到英雄。如今既然孟德你有如此大志,我願將全部家資相助。”曹操大喜過望。

隨後,曹操立即起草矯詔,快馬加鞭傳送到各個地方,然後召集義軍,豎起一面招兵白旗,上面赫然書寫著“忠義”二字。

短短數日之間,響應招募的壯士,如密集的雨點般紛紛彙集而來。

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

又有一個山陽鉅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

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惇,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惇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

此二人曹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

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

操等謹以大義佈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響應:

第一鎮,後將軍汝南太守袁術。

第二鎮,冀州牧盧植。

第三鎮,樂陵太守韓馥。

第四鎮,豫州牧皇甫嵩。

第五鎮,穎川太守孔伷。

第六鎮,兗州刺史劉岱。

第七鎮,河內郡太守王匡。

第八鎮,陳留太守張邈。

第九鎮,東郡太守喬瑁。

第十鎮,山陽太守袁遺。

第十一鎮,濟北相鮑信。

第十二鎮,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三鎮,廣陵太守張超。

第十四鎮,徐州刺史陶謙。

第十五鎮,扶風太守馬騰。

第十六鎮,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七鎮,上黨太守張揚。

第十八鎮,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九鎮,渤海太守袁紹。

第二十鎮,幷州牧朱儁。

第二十一鎮,右將軍領雁門都尉張汛。

第二十二鎮,武威太守黃忠。

第二十三鎮,北地太守馬翼。

第二十四鎮,鉅鹿太守甄豫。

第二十五鎮,遼東太守馬光。

第二十六鎮,大漢護國太師領幽州牧,馬驥。

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正行之間,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數騎來迎。公孫瓚視之:乃劉備也?

劉備,鄒靖,簡雍引數騎跟公孫瓚來,曹操接著。

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線二百餘里。操乃宰牛殺羊,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

太守王匡道:“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

曹操對馬驥拱手一禮道:“此言大善,護國太師文韜武略冠絕天下,可為盟主。”

馬驥再三推辭。

眾諸侯皆道:“非太師不可。”馬驥方應允。

次日築臺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