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譯者注。只要有一點點學問,馬上就想顯露出來,這是很多人的通病。從前有一位儒學者曾經說過:“學問實際上是很臭的東西,猶如煮蘿蔔,會越煮越難聞,只有到煮得爛熟以後臭味才會消除。”在禪師們看來,半瓶子醋的人經常以豪傑自居,他們打著“脫俗”的名義,對人無禮,以“大功不拘小節”為藉口,無故冒犯他人,並且自己還洋洋得意。外行都能看出他沒有真正入門兒,也就是所謂的“徘徊在禪寺的廚房,一身醬臭味”引申義為:冒充大師。——譯者注。那些真正領悟了禪學真諦的人,反而不會處處顯露出精通禪的樣子。他們所說的話聽上去也平淡無奇,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那些有眼力、有見識的人,在聽到和看到他們說話行事之後,會覺得他們在某些地方與常人不一樣,他們走路的姿態都是含威而不露,雖然同為屏聲靜氣,卻與盜賊的躡手躡腳大有區別。他們無論遇到何種奇談怪事都只會微微一笑,那笑絕非帶有嘲弄之意。有時候他們也會發怒,卻並不會憎惡他人,即使他們有時候會豪爽直言,也不會令人生厭。他們的話風雅俏皮,讓人回味無窮。他們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並不僅僅是因為在禪宗中得到了開悟,正所謂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如果身為學校教師,經常將自己的專業掛在嘴上的話,從職業的角度來看並無大礙,但作為個人來說就沒有什麼價值了。我在德國留學的時候,曾經訪問過一位堪稱學術界泰斗的博學之士。他雖然在全世界也是赫赫有名,但卻不妄談學問,假如被問到的話會多少回答一些,不被問到的話就一句相關的話也不說。雖然他的學問深不可測,但平日說話和普通人並無兩樣。不僅僅是做學問的大家,政治家或者有度量、有智慧的人都是如此,也就是“威而不猛”,他們自有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但絕不是魯莽強悍。在林肯就任總統期間,國家持續四年內亂,全國都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曾經有一次,在內閣會議上討論完一件重大事項,會議結束以後,他說道:“這下會議結束了,我來說一些私事。”他一邊說,一邊把長長的腿放到桌上,然後講起自己從前的趣事,逗得在座的人開懷大笑。他這樣做,並不是不將國家的憂慮當做一回事。當他回到自己的住處之後,也會為了國家大事而愁眉不展,甚至為了國民還放聲哭泣過。他殫精竭慮,憂國憂民,卻並不表露在外面。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偉人。將儲備的知識顯露出來的機會至關重要從前有句諺語說:“雄鷹藏其爪,真人不露相。”有智慧的人不會輕易將智慧顯露出來,而是養精蓄銳,伺機一展宏圖。正如有人說過的“抓住機會,發表高見”,無論多麼好的言論,要是錯過了發表的合適時機,就不過僅僅是愚蠢之人的胡言亂語。俗話說“事後諸葛亮”,小人物即使有等同於聖人君子的智慧,但展示出來的時機滯後,也成不了事。一旦失去展示智慧的時機,君子也如同小人物,而一旦抓住時機,小人物也能比肩君子。
三、儲備體力不是虛張聲勢(4)
我認識的一位老人經常說,平生之事中,唯有把飯攢起來吃與擔憂最無用。無論什麼人,都不能在一天之內吃完三天的飯,將之儲存起來。但是,若是平日裡營養均衡的人,即使斷食三天也不會太虛弱,而平日就營養不均的人,即使斷食一天,也會變得非常虛弱。擔憂也是如此,雖然擔憂的種類各不相同,但是,即使不停地擔心這件事該怎麼辦,那件事又如何應付,大多也不會起作用。比如,假如有人問小偷會不會從房子的那個地方進來,有時要想到怎麼回答他。這樣的擔心有時會起作用,但是多數情況下都歸於無效。杞人憂天雖然無用,但一旦遇到災難,有應對的大致的心理準備就起作用。做到遇事不慌,就需要平日裡未雨綢繆。因為未雨綢繆需要智慧的積蓄。我的意思並不是說要記住很多事情,而是說需要儲備一些在現實生活中有用的知識。應該在平日裡有意識地儲備一些智慧無論是記憶歷史事實、統計數字,還是動植物的名稱,都能從中體會到儲備知識的樂趣。 這些也許會在某個時候起作用,也許僅僅只會作為一種裝飾,但我還是希望,比起具體的知識,我們更應該在平日裡有意識地儲備一些智慧。我在札幌求學時,有一個名叫藤田的同窗好友。聽說他畢業後不久就得了肺病,雖然多方尋求名醫治療,但醫生都對他的病束手無策,甚至沒有一個人能保證他還能活一年的時間。但實際上,這位被醫生們宣告活不了一年的病人,後來一直活了五年。醫生們都非常驚訝,認為這堪稱是奇蹟。他之所以能夠獲得多過預期五倍的生命,首先要得益於其夫人無微不至的照顧。他的夫人給我講過當時他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