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她還是孩童時候學習的知識來渡過難關的:“我在學生時代就酷愛學習英語,嫁到藤田家以後,英語似乎沒有什麼用了。雖然我已經覺得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英語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但這次丈夫得病又讓我重新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我當時訂了英語報紙,經常念給病床上的丈夫聽。他雖然身體患病了,但頭腦變得越發清醒,報紙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新知識,這對病床上的丈夫是一種莫大的慰藉。我們看某一個地方的新聞的同時,會看到很多關於治療肺病的藥品和方法的廣告,這些都會引起我的注意,一個一個地訂購來試用。既然醫生不能保證能超過一年,但總不至於會更短,萬一有效,還能超過一年,這麼想,我就郵購了各種各樣的藥物。就這樣,也許這種方法對度過這個時期有效,藥物又能夠延長几分生命。因為長時間臥病不起,有的時候,不僅是病人本人,連看護的我也變得意志消沉,在這樣的時候,英國文學比起日本文學就更加能夠鼓舞自己。很多時候,我都會因為英國的文學作品而重新振作起來。”我認為,這就是儲備智慧的例子。假如夫人認為英語毫無用處而荒廢了的話,事情就糟糕了,不僅不能安慰自己和生病的丈夫,也不能將原本只有一年的時間延續到五年了。
我們不知道自己儲備的知識什麼時候能夠用上,雖然不能預測,但早晚會派上用場。只學習眼前急需的知識,也就是德國人所說的“麵包學問”,麵包只能短時間地起作用。我們平日就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去儲備那些無論在何種場合都能用得上的知識。 。。
三、儲備體力不是虛張聲勢(5)
要養成這樣的修養、儲備這樣的知識,需要看好書,聽有益的談話,和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交往,或者是靜坐默想,將學到的東西消化之後深藏心中。說得高尚一點,就是做學問的方法,這些方法除了現在提及的以外,還有很多很多。
但是,一味地做學問度日處世,也許會感到異常孤獨。放眼世間,沒有一個同樣有智慧,能與自己交流的人,看誰都會覺得他的行為很愚蠢,達不到能夠和自己談話的水平,因此,會覺得生活在社會上很苦悶。這樣的人也容易對人耀武揚威,傲慢無禮。所以,比起知識的儲備,道德的儲備顯得尤為重要。五、積德不論人和時間
我等凡夫俗子應該如此儲蓄德行一點一點儲蓄的善行,到何時都不會腐爛,所以能夠無限制地儲蓄。不過,要是稍不留神,也容易消逝或者後退。雖然行一件善事,就會積下相應的德行,但若是第二天又做了破壞這件善事的行為,昨天的善行也就隨之消失,積德行善也就化為泡影。假如右手行了四分善,左手行了六分惡,一相減還墮落了兩分。就像這樣,對我們凡夫俗子來說,積德行善到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反而作惡很容易。所以,要是今天行五分的善、作三分的惡,一相減還能剩下兩分的善。第二天再行五分的善、作兩分的惡的話,一減剩下三分的善,兩天相加就行了五分的善。很多人都是每天多多少少行一些善,再作一些惡,即便一相減剩下的全是惡,也不要因此而失望,而是要有積德行善的意願。孟子說過“我四十不動心”,我不能完全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按照我的理解,應該是“心不再為惡而動”的意思。要是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就非常理想了。但在達到這種境界之前,往往是想去行善,但馬上又會湧起相反的念頭,從而妨礙善行的實施。使徒保羅曾經嘆息道:“在我的思想中,常常都有兩顆心在爭鬥。往往在我想行善的時候,立即又會升起作惡的念頭來破壞它們。”這猶如堆磚一樣,並不是日復一日地越堆越高,總存在有不斷破壞它的力量,削減這個高度。就像孩子們在河邊玩的堆石子的遊戲一樣,好不容易堆高了,在一瞬間又會全部倒塌。在倒塌的時候,他們會非常失望,嘆息道:“哎,不行啊!到底還是不行啊!”而他們是否會為此變得自暴自棄,正是關係到他們將來命運的分歧點。
有一些人生來天性就很純真,他們沒有妒忌、羨慕之念,基本上也沒有惡的觀念。只不過,這樣的人非常少。在十個人中大概有*個人是與此相反,如果他們不潛心修養,善就會停滯不前。兼有善惡兩面的人,應該不鬆弛、不絕望,努力積德行善。正如我們儲蓄一樣,如果今天能存十塊錢,明天再繼續存一些,多多少少用一些,到了第二個月,至少也還能剩下一塊錢。然後再一厘、兩厘地存,漸漸地就會積蓄一些財產。德行的積累也是一樣,如果能從注意最細小的事情、改正小缺點小毛病開始,漸漸地就會積累起巨大的德行。儲蓄德行是所有的儲蓄中最重要的事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