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命,與夏完淳一起策動滿清的松江提督吳勝兆反清。天不祚明,兵變失敗,不僅吳勝兆被殺,陳子龍本人也被逮捕。在押解至南京的途中,陳子龍終於作出了與其摯友夏允彝一樣的人生選擇:跳水自殺殉國。

生父尊師,這兩位忠烈楷模,在少年夏完淳淚水模糊的目光中,逐漸幻化為千古仁人志士的終極典型。

黃花白草英雄路——夏完淳的不屈殉國

夏完淳,字存古,號小隱。是夏允彝的妾生子,也是他唯一的兒子。這位英雄天分極高,小時就是個神童,五歲即熟諳儒家典籍,七歲能文,八歲能詩,九歲即印刻文集《代乳集》行世。

觀夏完淳十三歲之前的作品,柔媚秀麗,清婉韻致,仍不脫晚明文人流俗:

幾陣杜鵑啼,卻在那,杏花深處。小禽兒,喚得人歸去,喚不得愁歸去。

離別又春深,最恨也,多情飛絮。恨柳絲,系得離愁住,系不得離人住。

(《尋芳草·別恨》)

明朝滅亡後,親歷戎旅,又目睹父親的自殺殉國,悲慟欲絕的夏完淳上書魯王政權,要求予父親以贈諡。

魯王愛惜夏完淳如此年輕又如此對大明忠心,立授他“中書舍人”一職,贈夏允彝“右春坊右中允”,諡“文忠”。這一切,均極大鼓舞了身在江南的夏完淳抗清復明的勃勃鬥志。

不久,聽聞太湖一帶活躍著吳易領導的“白頭軍”(這支隊伍的兵士皆以白布纏頭作標誌,以此為明朝“戴孝”),夏完淳喜出望外,連忙與老師陳子龍一起攜家中所有金銀奔赴軍中,並充任吳易的參軍。

吳易,字日生,進士出身,吳江人,曾為復社的活躍分子,能詩善文,又喜讀兵書。北京陷於李自成的時候,他正作為候補官員在京內,幸虧有大德知一禪師相助,吳易有幸從東便門逃出。後來,由史可法推薦,吳易在福王政權中有了一個“職方主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