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非要養惡遺患,讓其繼續禍害百姓?

我們國家的有些官員,為什麼敢於胡作非為、肆無忌憚,因為他知道,只要不是倒大黴正巧撞在了有點鐵面無私上司的槍口上,人民是拿他沒辦法的。他手中權力的變化,只是主座偏座的曲別,掌這權或是掌那權的曲別,最不走運,也就是不到年嶺便讓提前內部退休罷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註釋】莫之令:無須號令,任其自然之意。自均:自然均勻。

天地相互作用,降下雨露,民眾無須號令就自然共同沾受潤澤。聖人治天下,也應則天行化,用宏觀調控來營建適宜的環境,讓人民〃全其天性而不害其長〃,使百姓各安其居,各樂其樂,任意自便,休養生息。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註釋】始制有名:謂淳樸之風散失後,開始各立官長為之管理。止:止境、限度。不殆:沒有危險。

既然淳樸的大道頹廢了,仁義禮法乃是救濟的無奈之舉,故為治政者,應知止勿進,以返泰初之淳樸。知止之道為何?大學雲:〃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而為法治者,應止於公正嚴明。不能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

【漫談】現在有些幹部違法犯罪,無法無天,群眾卻拿他沒辦法,往往需要上級出面干預才能解決;行政機關的禁令、司法機關的終審判決、立法機關頒佈的法規,也常常不被許多個人和企業認真對待,甚至連下級政府也不能認真對待上級政府的權威;上面三令五申,下面我行我素,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法制之名與法制之實間的巨大失衡,將使法制建設陷入嚴重的危殆之中。

譬道之在天,猶川穀之於江海。

【註釋】這就如同道存在於天下事物之中,就象河川溪流匯聚於大海。王弼說:〃川穀之求江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歸者,比行道於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

意譯



 永恆的道,難以名稱概括。淳樸雖似鄙小,但天下誰也難以將其臣服。

 侯王若能保持淳樸,民眾將會自然賓從。

 天地相互作用,降下雨露,民眾無須號令就自然共同沾受潤澤。

 創設了體制,人物便各自有了名稱。名稱有了,便應遵從與名稱相附的行止,遵從與名稱相符的行止便無危殆。這就譬如道存在於天下事物之中,就象似河川溪流匯聚於大海。

 原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註釋】無為: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無主觀任意之為。

至道不損,至德不益,天道無心而隨物化。《呂氏春秋》說:〃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無私為,故似無為。虛靜恬淡,順物自然,則無不為。

司馬遷作《史記》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註釋】自化:自生自長,自我進化。

言教不如身教。所以,明堂之治,王中無為,以守至正。上承天之所為,下以正其所為,未有不以德為本者。為政以德,則本仁以育萬物,本正己以正萬民,本中和以處萬事。政皆本於德,有為如同無為。

範應元說:〃王侯若能守道而虛靜恬淡,則無為矣。萬物將自化其虛靜恬淡,則是無不為矣。〃嚴復說:〃老子言作用,輒稱侯王,故知'道德經'是言治之書。民主乃用道德,君主則言禮,專制則用刑。〃

【漫談】老子貶低感性認識的原因,是因為他意識到感性認識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觀性。哲學家黑格爾曾指出:“對那些斷言感官物件的實在具有真理性和確定性的人,他們最好是回到那最低階學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