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地
問:“尊者為何沒帶侍者?”尊者說:“我沒有侍者,您能幫我找一個嗎?”
施主痛快地說:“我的妻子懷孕了,如果生個男孩,將來就給尊者作侍者。”
說定後,尊者就回去了。
九月懷胎,分娩那天,產房內外,芬馥四溢,室內還降下豆蔻花雨,
故施主給嬰兒取名為“豆蔻花”。施主夫婦用上好的食物精心地餵養豆蔻
花,他如海蓮般很快地長大了,並對世間學術甚為精通。此時阿那律尊者
了知豆蔻花出家的因緣已成熟,又到施主家化緣。慈祥地對豆蔻花說:“你
沒出世之前,你父親已把你給我作侍者了。”豆蔻花很高興,願隨尊者左
右,施主亦是言而有信。尊者就把豆蔻花帶回經堂,給他剃度、受戒、傳
法。不久,豆蔻花證得羅漢果位,具有聖者的一切境界,諸天共贊其功德,
他自忖:一切功德成就來源於世尊的慈悲加持,為報佛恩,我應去度化有
緣的眾生。而度化的因緣在哪裡呢?他觀知首先要度化的就是自己的父
母,便於父母前顯示種種神變。施主夫婦對三寶生起了無比的信心,皈依
佛門,精進修法,以智慧金剛摧毀了薩迦耶見,獲得預流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豆蔻花以何因緣,相好莊嚴?降生時,降下豆
蔻花雨,芬馥四溢?出家後,令佛歡喜,證得聖果?祈為我等開示!”佛告
比丘:“曾在賢劫人壽二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
時印度鹿野苑,有位施主,富如多聞天子,他的兒子對迦葉佛具有無比的
信心,後來出家精通三藏(Tipetaka)。他覺得不僅應聞思修行,還應供僧
積累資糧。就把自己所有的財物資具都供養了僧眾,把佛的毛髮與指甲做
成塔,常以鮮花供養,多用豆蔻花等各種花蔓供養,併發願:以此善根,
願我生生世世轉生富貴之家,相貌莊嚴,入胎、降生時,均降下豆蔻花雨,
(譯者:在佛堂、佛像、佛塔前供一束花,尤其鮮花,功德很大,同時,
要好好發願。上師亦如是言:一定要發善願,不要發惡願。願力是不可思
議的。以前在色達的丹堅神山有位修行人,發了一個惡願。後來,惡願成
熟,成了新龍的惡官宮布澤仁,殺了很多眾生。因為,他是瑪哈嘎拉為本
尊,唸咒一億,當時很多人欺負他,他就發下了惡願。如今我們在這麼殊
勝的環境裡,一定要發善願,不發什麼衣食住行方面的,而是發往生西方
極樂世界的大願。)將來能於釋迦佛教法下證得聖果。這時,父母也隨兒
子發願將來仍作他的父母,聞法得果。當時的施主夫婦就是現在的夫婦倆,
其子即豆蔻花。豆蔻花及其父母對我生起歡喜心,在我的教法下證得聖
果。”(譯者:這個公案與前一個公案都是說明:發願非常重要,發善願
尤為重要,千萬不能有一念的惡願,一起惡念應馬上懺悔,如果隨惡念行
下去,其後果不堪設想,願力成熟的果報現前,將是不可思議的。望諸位
道友切切銘記!)
(11)阿那新(給我)
—種下善根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一天早上,世尊身披袈裟(Kasaya)、手持缽盂
(Prata)到城中化緣(Pindapata)。當時,有位施主供養了許多甘美的食品,
其中有‘拉達’(麵餅或食團),不遠處的婆羅門兒子見到了‘拉達’,
飛跑到世尊前祈求:“給我吧!”世尊沒有立即給他,略作思索,便對他
說:“你說一聲‘我不要’,然後,我再給你。”這個婆羅門兒子迫不及
待地照說了,世尊很慈悲地把‘拉達’給了他。這一幕情景,被在一旁的
給孤獨長者看見了,他立即勸婆羅門兒子:“世尊已圓滿了一切功德,施
主供養世尊的食物,凡夫是不能受用的,假若你將‘拉達’還給世尊,我
可以給你五百嘎夏巴涅(印幣單位)。”貪心的婆羅門兒子聽聞此言,喜
出望外,馬上將‘拉達’還於世尊,高高興興地